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三元及第 > 第77章 计划:中

第77章 计划:中(1/2)

    一刻钟后,张问望向黄忠嗣的眼神已全然不同,满是叹服:\"漕司......此事可行!下官愿全权操办。若有差池,我自当一力承担!\"

    \"昌言公此言差矣!\"黄忠嗣拂袖而起,案上公文哗啦散落:\"我既有十成把握,岂能让你独担罪责?公愿为百姓殉道,我却不能?\"

    张问苦笑摇头:\"非是此意。下官五十有八,纵被摘了乌纱、流放千里,又有何妨?可漕司您......\"

    他忽地长揖及地,素来挺直的脊梁竟显出几分佝偻:\"他日若入中枢,方是万民之福啊!\"

    黄忠嗣绕过书案将人扶起,低笑道:\"实不相瞒,诸事早已安排妥当。今日告知,不过防你看出端倪去告发罢了。既无异议......\"

    他转身推开轩窗,远处似乎还能听到流民哀嚎:\"此事便成定局。\"

    很快,时间又过去了两天。

    黄忠嗣将收到的粮食赶忙发放下去,并命张问严厉监督。

    他下令:凡敢在粮食上动手脚者,只要证据确凿,一概以军令处斩。为此还特意让大名府安抚使调兵监督发放过程。

    至于以工代赈?

    眼下每天发放的粮食只能勉强让百姓吊着性命,哪还有力气干活?

    这法子自然是行不通了。

    虽说明面上手段有效,暗地里弹劾黄忠嗣的奏折却与日俱增,如同雪花般飘向京城。

    他虽心知肚明,此刻却无心理会——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举。

    趁着皇帝特授的权柄仍在,当务之急是尽快稳定河北局势。

    至于将来可能的问罪扯皮,那都是后话了。

    蹊跷的是,大名府周边州县这两日忽然涌现大量传闻。

    有说世家大族为兼并土地,故意哄抬粮价逼得百姓卖田求生;

    有传豪门子弟欺男霸女的丑事;更有些尘封多年的陈年旧案被翻出。

    这些传言七分真三分假,往日里官府早该出面禁绝。

    毕竟这些大族多在朝中有人,彼此总要留些体面。

    可这次转运司却毫无动静。

    即便有人向黄忠嗣、张问进言禁谣,也被他们以\"差役人手不足悠悠众口岂能尽封\"等由头搪塞过去。

    此刻府衙内,黄忠嗣正与张问对坐品茗。

    张问轻转茶盏,笑意漫上眼角:\"漕司,这风......可是刮起来了。\"

    \"昌言公私下唤我表字即可,何须拘礼。\"黄忠嗣举杯还以一笑。

    \"那允承日后莫怪老夫失礼。\"张问捋须应承,话锋随即一转:\"风既起,该起火添柴了。\"

    二人相视而笑,手中茶盏凌空轻碰。

    恰有穿堂风过,卷得案头公文哗啦作响,竟似在应和他们的谋划。

    回到家后,黄忠嗣唤来福伯。

    \"福伯,开始下一阶段的计划,千万记住不能被人逮住。

    一定要避免内奸。若有异常,宁杀错不放过。\"黄忠嗣面色冷漠。

    \"家主放心,我会看好的。\"福伯略一迟疑,\"不过,打算先拿谁开刀?\"

    黄忠嗣来回转了两圈,站定后开口道:\"崔家吧。\"

    福伯没再言语,当即拱手告退。

    黄忠嗣眼神冰冷地看着窗外的月色,喃喃道:\"借你崔家几个人头用一用。\"

    随后他来到案前,翻看这几日收集到的各大族黑料,嘴角勾起一缕残忍的笑意。

    此时吕家正堂内灯火通明。

    六名大姓族长端坐堂中,神情肃穆。

    崔氏族长崔延嗣率先开口:\"诸位,新来的转运使明显不对劲。如今民间谣言愈演愈烈,若长此以往,我等根基必毁啊!\"

    \"正是!\"卢氏族长卢少卿接话道,\"我怀疑这些谣言就是黄忠嗣散布的,否则他为何始终按兵不动,还屡次搪塞我等?\"

    众人闻言连连点头。

    唯独吕由诚沉默不语,垂眸把玩着手中佛珠,仿佛与这场议论毫不相干。

    崔延嗣见状追问:\"吕兄以为如何?\"

    吕由诚似被惊醒,沉吟片刻道:\"尚不清楚...毕竟没有实证。\"

    \"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崔延嗣拍案而起。

    李氏族长李元辅突然插话:\"即便真是他所为,目的何在?\"

    崔延嗣嗤笑:\"无非是要逼我们多捐粮罢了!\"

    \"昨日我托人试探过,\"李元辅皱眉道,\"本想再捐些粮食换转运司禁谣,可张昌言却说与粮食无关,只是人手不足。\"

    众人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什么好办法来,只能各自先回府静待事情发展。

    不过已有不少人开始写信送往汴京,希望朝中相公们能出手相助。

    此时京城皇宫内,赵顼正拿着一封密报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