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三元及第 > 第60章 伸冤,长得跟刘诗诗一样的王莺莺

第60章 伸冤,长得跟刘诗诗一样的王莺莺(1/2)

    王莺莺转头对着王彦斥道:\"过来给黄省元道谢!\"

    王彦闻言缩了缩脖子,赶忙对着黄忠嗣躬身行礼:\"谢谢黄省元。\"

    \"无妨。\"黄忠嗣摆了摆手,\"你们走吧。以后注意着点,偷东西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说完便准备回府。

    \"黄省元且慢——\"王莺莺突然开口。

    \"额,还有什么事么?\"黄忠嗣有些疑惑。

    王莺莺急忙说道:\"黄省元,我想求你帮我一件事。\"

    \"……小娘子怕不是在开玩笑吧?\"黄忠嗣皱了皱眉头,自己已放过她弟弟,这女子竟还想让他帮忙办事?

    王莺莺\"扑通\"跪地:\"黄省元,我知你心怀百姓。我有天大的冤屈,想请您替我伸冤!\"

    黄忠嗣闻言一愣,随后失笑:\"小娘子找错人了。若有冤屈,该去开封府递状子才是。\"

    他暗自摇头,这女子怕是急昏了头。

    自己又没官身,找自己伸冤?简直荒唐!

    王莺莺连忙说道:\"黄省元,我并没开玩笑。若开封府能收我这案件,我也不会沦落至此。\"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开封府受理不了?\"

    黄忠嗣越听越迷糊,\"开封府都接不了的状子,你找我不更白搭么?\"

    \"黄省元,现如今汴京城内都在传,天子对您青睐有加,甚至还在紫宸殿内给您赐茶。连王相都未曾获此待遇。若您愿意帮我......\"

    \"你先停!\"黄忠嗣连忙打断,\"那都是传闻!我可没那么大面子。你太高看我了。\"

    王莺莺抬头紧盯着黄忠嗣:\"黄省元,您的策论、诗赋篇篇都是为国为民。小女子能看得出来,您是个心怀正义的人。\"

    说着就开始磕头,\"求您帮帮我!\"

    那王彦见自己阿姐这般模样,也慌忙跪下跟着磕头。

    黄忠嗣眉头拧成麻花,冷声道:\"你无需给我戴高帽,我不吃这套。你们走吧。\"

    \"黄省元!\"王莺莺急道,\"您能否先听我讲讲案情,再做决断?\"

    黄忠嗣闻言本想直接拒绝,但确实也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连开封府都不受理。

    所以沉吟片刻后,他开口道:\"你们起来吧,跟我进府内说。\"说罢便转身往府内走去。

    王莺莺姐弟连忙起身,低眉顺眼地跟在身后。

    穿过青石铺就的庭院,几人来到黄忠嗣的房间内。

    他坐回桌前指了指座椅:\"先坐吧。\"

    随后端起未吃完的面条继续用餐。

    二人依言落座。

    福伯侍立黄忠嗣身侧,目光始终打量着姐弟俩。

    突然响起一声肠鸣。

    黄忠嗣抬眼望去,只见王彦耳尖发红,窘迫地低下头。

    \"福伯,去取些点心来。\"

    \"是,郎君。\"老仆躬身退下。

    不到半盏茶功夫,黄忠嗣吃完面条,用锦帕拭了拭嘴角,这才转向王莺莺:\"说吧,究竟怎么回事?不过先说好,我不一定能帮。\"

    王莺莺颔首,低声叙述原委......

    一刻钟后,黄忠嗣眉头紧锁望着这对姐弟。

    恰在此时,福伯端着糕点推门而入。

    \"你们先用些点心。\"他起身踱至窗前,\"容我思量片刻。\"

    姐弟俩闻言不再拘礼,抓起糕点便埋头吃起来。

    黄忠嗣则托腮陷入了沉思。

    王莺莺本籍河北路磁州武安县,其父王文远为当地三大铁商之一,世代经营冶铁业。

    王家虽为商贾出身,却在武安传承数代颇有根基。

    熙宁三年春,知州陈世璋巡视武安县时,听闻王莺莺艳冠群芳,遂登门拜访。

    得见真容后惊为天人,当即向王文远提出纳妾之请。

    时年四十五岁的陈世璋不仅年长王莺莺近三十岁,更以贪墨成性、妻妾成群闻名河北官场。

    王文远虽碍于官威言辞委婉,但态度却是很坚决地回绝了这门亲事。

    陈世璋因此怀恨在心。

    至去年十月,河北路遭逢大旱,此人借抗旱之名强征百姓钱粮。

    王文远仗义执言,率乡绅百姓联名抗捐,彻底激怒这位州府大员。

    十二月某日,陈世璋突率官兵包围王府,以\"通辽\"重罪将王氏满门下狱。

    衙役当众出示两名家奴证词及所谓通敌信件,实则皆为伪造。

    王莺莺被单独羁押至知州府邸,陈世璋以双亲性命要挟其就范。

    正当她欲屈从救亲之际,陈世璋正室却暗中告知噩耗:其父母早已毙命狱中。

    这位夫人似与丈夫早有嫌隙,竟助王莺莺乔装出逃。

    流亡至汴京后,王莺莺之所以不向河北路转运使或开封府鸣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