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三元及第 > 第34章 纠结

第34章 纠结(1/2)

    黄忠嗣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纠结什么了。

    当初在潮州时,他早已有所预料。

    不过对他来说,最差不过是被贬官而已,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规则下。

    只要不做出人神共愤之事,断不会有杀身之祸。

    此刻见到林从文,黄忠嗣却想问起今日那件令他如鲠在喉的事。

    \"台端,我有些话想问您。\"

    \"哦?你说。\"林从文轻笑。

    \"您知我今日救下个女婴,而孩子母亲却冻毙街头。本想找开封府了解情形,谁知他们毫无作为。此事您怎么看?\"

    林从文沉默片刻,长叹一声:\"唉,这也实属无奈。开封府人手有限,入冬后每日都有冻死者。

    只要不是凶案,多是集中拉去城外掩埋了事。\"

    \"朝廷竟放任百姓至此?\"

    \"唉,实有难处!\"林从文神色凝重,\"你也迟早要入仕,我也不瞒你。朝廷...没钱了。\"

    黄忠嗣微微颔首。因为北宋结构性的问题导致出现财政危机所以才会促使宋神宗变法,他是知道的。

    但是毕竟这是个平行世界,财政究竟到什么地步了,他却不知晓。

    \"原本财政尚可支撑,可去年西夏战事惨败,朝廷耗费一千八百万贯...\"

    林从文苦笑摇头,\"如今三司连赈济钱都支应不出了。\"

    黄忠嗣面色愈发沉重。他终于明白,这场史书未载的败仗。

    不仅推迟了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城司不远千里追查潮州私盐案一切都有了解释。

    \"现在可明白了?非是朝廷不管,实乃...\"

    黄忠嗣很想说,实在理解不了。

    宋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军费畸高,直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0%,却未能形成应有的战斗力。

    究其原因,表面是祖宗家法为压制武将而制定的国策,实则更深层在于军队腐败。

    吃空饷已属寻常,更过分的是还克扣士卒粮饷,这般作派,士卒岂肯效死卖命?

    而朝堂之上,文官集团对武人的压制更是极致。

    韩琦那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不仅骂得狄青直不起腰,也彻底斩断了所有武人的脊梁。

    民间随之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谚语,形成全社会对军人的系统性歧视。

    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制体系,配合着军饷发放的层层盘剥,注定了宋军在外战中的溃败。

    最可悲的是,这套机制已成死循环。

    如果有皇帝想要提升武人地位,次日便会有文臣捧着《祖宗训典》跪谏,用\"重文抑武\"的祖制将改革扼杀。

    军制腐败与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相互捆绑,使宋朝在军事困局中越陷越深,终成无解死结。

    事情说到这种地步,他也没什么好问的了,只能告退回家。

    至于林从文的提醒——或者说威胁?

    他已然心知肚明,却始终未作表态。

    如今的他还无力选择立场,沦为棋子已是必然。

    他与林从文皆是聪明人,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即可,无需点破。

    回家后,他将自己锁进房间。

    仰躺在床上,眉宇间尽是纠结。自穿越以来,这种矛盾便如影随形。

    最初他曾妄想改变这个时代,可随着时光流逝,终于明白那不过是痴人说梦。

    后来退而求其次,只求护住家人周全,然而......

    他的行为始终充满矛盾,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精神分裂症。

    脑海中仿佛有两个声音在撕扯:一个叫嚣着要用现代知识颠覆现状,另一个却警告他莫要触碰这腐朽的世道,多做多错。

    这种撕裂感几乎要将他逼疯。

    \"阿兄!阿兄!\"黄燕如的呼唤伴着敲门声骤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叹了口气,起身开门。门缝刚开,少女便泥鳅般钻了进来。

    \"嘿嘿,阿兄怎么一回来就躲屋里?\"黄燕如背着手在屋里转圈,杏眼里闪着狡黠。

    \"想事情罢了。\"他没好气地应道。

    \"说给我听听嘛,说不定能帮你出主意呢!\"

    \"你少惹阿娘生气,别总让我替你求情就谢天谢地了。\"

    \"少瞧不起人!\"少女叉腰跺脚,\"我可是很聪明的!\"

    黄忠嗣径直往黄燕如方向走去,准备把她抓出去。

    黄燕如见状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灵巧躲开,边躲边嚷:\"阿兄,你跟我说嘛!反正又不掉块肉。\"

    瞥了眼妹妹跳脱的身影,索性不再理会,径直坐到椅上闭目沉思。

    黄燕如见状跺了跺脚:\"阿兄大笨蛋,老觉得自己最聪明!不说就算了,也不知道你哪来那么多事情好想的。想那么多作甚?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