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三元及第 > 第3章 母亲和妹妹

第3章 母亲和妹妹(1/2)

    日暮时分,报收的鼓声照常响起。

    科举第二日,又有两名考生发了癔症,另两人因饮生水腹痛难捱,只得捶门弃考。

    黄忠嗣却似浑不在意这些动静,试卷刚被收走便倒头酣睡,白衫下露出半截磨破的草席。

    戌时的梆子声荡过贡院高墙,深处明经厅内,桌案整齐排列。

    誊录官们在案上疾书,将考生墨卷转为朱卷后,即刻剪去姓名籍贯,仅存考牌编号用黄绫封糊。

    后厢房中,正在阅卷的潮州知州唐会忽将朱笔拍在砚上:“简直狗屁不通!“

    “知州何故动怒?“右侧阅卷官搁下茶盏。

    “你且看这破题——“

    唐会扯开卷角,“《论语》首章竟解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时常温习故能得官',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左侧一名绯袍官员轻叩桌案:“正则公少安,好文章总在后头。“

    此人正是御史台侍御史林从文——本是为查潮盐私运而来,偏逢监试御史突发恶疾,只得暂代科场监察。

    唐会闻言捻着花白须髯:“弘毅这般笃定,莫不是晨间丁字号房那学子......“

    林从文执起青瓷茶盏啜了一口,颔首道:“正是。“

    唐会捻着须髯笑道:“弘毅这般推崇,若非知晓你祖籍关中,倒要疑心是贵府亲族子弟。“

    “不过惜才罢了。“林从文搁下茶盏,指尖轻叩案几。

    右侧忽起窸窣声。阅卷官捧着考卷趋前两步:“知州,且观此文。“

    唐会接过细览片刻,眉眼舒展:“破题如刀,承转似水,好!“

    转身将卷子递与同僚,“弘毅瞧瞧,可是你说的那位?“

    林从文垂目细阅半晌,唇边笑意渐深:“倒也有几分风骨。“

    “莫非不是?“唐会见他不置可否,面露惑色。

    林从文但笑不语,烛台映得眸中光影明灭。

    先前私阅考卷已属越权,若非他身份特殊,那估计也落不了好。

    而此刻明言,便是犯了《宋刑统》里“贡举非其人“的条陈——纵有官家手诏,那怕是也脱不了身。

    见林从文未语,唐会亦不追问,只将手中试卷轻轻一合:“批阅半日,目力颇倦。弘毅可愿移步茶室?“

    后者整了整襕衫前襟,含笑拱手:“正则公雅意,敢不从命。“

    说罢,两人就一同前往旁边茶室。

    待二人落座后,便有官吏端来两杯茶水。唐会轻笑开口道:“弘毅,这可是潮州特产的凤凰山单枞茶,你且品尝一二。“

    林从文端起茶盏浅抿一口,闭目细品片刻后赞道:“好茶!茶汤清澈,味甘回甜。“他放下茶盏问道:“正则公,此茶可有名号?“

    “此茶名曰蜜兰香。如何?“唐会抚须而笑。

    “确非凡品,不知出自哪家茶铺?“

    “是家唤作'东方红'茶铺所制。弘毅若是中意,我赠你两斤可好?“

    林从文颔首致谢:“如此佳茗,却之不恭,那便谢过正则公了。“

    “弘毅不必见外,此番既要查案又要监考,着实辛劳。区区茶叶,聊表心意罢了。“唐会摆手笑道。

    “为陛下分忧,职责所在。“林从文正色回应。

    烛影摇曳间,二人品茗论道,直至夜阑方散。

    次日清晨。

    黄忠嗣早早起身,百无聊赖地等待最后一场考试。

    在贡院待了整整三日,他觉得自己浑身都开始散发酸臭味。

    备好的蜜水早已变质,幸而先前不仅准备了蜜水,还备有白开水,否则只能被迫饮用考场提供的生水了。

    不知过了多久,巡铺官开始走动起来。黄忠嗣眼睛一亮——终于要出题了!

    果不其然,片刻后巡铺官便传唱考题:

    “赋得《孝弟为仁之本》“,题出《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听闻题目,黄忠嗣立即挥毫作答。

    这比前两日轻松太多,最关键是字数要求少。

    他洋洋洒洒写完答案,将笔一掷,直接躺倒在草席上。

    刚宣布完题目的巡铺官经过黄忠嗣考舍时,赫然发现答卷已写满文字,而考生竟在躺平休息。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却未作停留,径自走开了。

    两个时辰后

    之前黄忠嗣居住的客栈雅间里,四十许人的陈绣娘正带着十三岁的女儿黄燕如吃茶。两人正是黄忠嗣的娘亲与胞妹。

    她们为了明日可以第一时间接到黄忠嗣,清晨天微微亮就在福伯的护送下,坐着牛车赶了几个时辰的山路来到县城内。

    “阿娘,你说阿兄几时能出贡院?“

    黄燕如托着腮,腕间银镯碰在细瓷盏上叮当作响,“茶山那些个雇工实在刁滑,阿兄都给足工钱了,竟还想要加赏钱!待阿兄考完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