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的技能有点离谱 > 第97章 另寻出路

第97章 另寻出路(2/3)

特质,与历史上的他截然不同。

    子楚话音刚落,吴巨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李斯所言甚是有理,荀子及其学派在秦国大有可为。”

    “不错!”子楚点头赞同。

    子楚随即问道:“李斯,寡人问你,你是否愿意在秦国为官?”

    李斯大喜,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子楚的认可。

    “求之不得!”李斯行礼致谢。

    “很好!”子楚点头,“你想在何处施展抱负?”

    “全凭大王安排!”李斯回答。

    接着,子楚转向吴巨,希望听听他的意见。

    对此,吴巨早有考量:“荀子是儒家泰斗,他对‘法’的理解甚至超过许多真正的法家学者。他带来的两位 ** 同样深谙法理,颇具造诣,我认为他们可以加入廷尉麾下。”

    韩非和李斯均出自儒门,承袭荀子学说,是当时法家中成就卓着的人物。

    安排李斯到廷尉手下,正是吴巨的战略布局。

    当初,吴巨领悟到百家学派可兴可衰的道理,因此他认为统一七国不仅是秦国的目标,也是他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虽然完全消灭百家学派超出了吴巨的能力范围,即便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能彻底实现,最终由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终结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吴巨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式——“七去其六”。

    灭掉六国后,天下统一,他只需保留秦国的法家与兵家即可。

    李斯便是吴巨布局秦国的关键棋子。

    目前,李斯的作用尚不明显,他的根基还需时间巩固。但吴巨会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成长,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听完吴巨的建议,子楚点头表示同意,他也认同这一安排。

    廷尉是九卿之一,掌管刑罚。廷尉司作为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修订法律、管理诏狱,同时管辖全国的监狱。遇到重大疑难案件时,不仅京畿地区会将其交由廷尉司处理,其他地区也会派官员协助调查。

    廷尉司的高层由六人组成,除了廷尉外,还有廷尉正(相当于副职)以及左监和右监,均为廷尉下属。此外,奏谳掾和奏曹掾虽级别稍低于左、右监,但也直接向廷尉汇报工作。

    近日,廷尉司的奏谳掾因病去世,职位空缺。廷尉询问李斯是否愿意接任。

    李斯迅速权衡利弊。他深知奏谳掾的职责在于审理复杂案件,涉及朝廷重臣及重罪犯人,这一安排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尽管儒家大师荀子的 ** 出任此职位稍显不妥,但从实际来看,此岗位地位颇高。

    经过一番思考,李斯决定接受任命。“若大王信任,我愿担此重任。”说完,他行礼致意。

    “很好!”子楚激动地站起身,大笑一声,随即说道:

    “从今日起,你便是秦国的奏谳掾,官秩六百石,另赐咸阳宅邸一座,三百金,并封为公大夫,年俸三百五十石。”

    李斯起身拜谢:“臣李斯,叩谢大王恩典!”

    此刻,他的内心激动不已。来秦国之前,他已将未来规划演练多次,每一个步骤都设想得详尽无遗。然而实地接触后才发现,一切都因吴巨被打乱,甚至混乱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但不管怎样,他终达成心愿。

    子楚快步下阶,扶起李斯:“你我从此君臣相称。寡人对你寄予厚望,但丑话说在前头,我绝容不下尸位素餐之人。若无所作为,此位亦不可久留!”

    李斯正色道:“臣必不负大王期望,定当竭诚尽智,辅佐大王!”

    “有你这句话,寡人心安了。”子楚微笑。

    李斯转向吴巨拱手行礼:“多谢吴卿举荐,此恩终生铭记。日后愿效犬马之劳!”

    这番话发自肺腑。尽管局势复杂,但他对子楚与吴巨皆怀感恩之心,毕竟自己并非忘恩负义之徒。

    “言重了。”吴巨轻笑回应。

    “奏谳掾一职不易,希望你能胜任。寡人也希望你在断案时能发现秦国律法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如有疑问,可与上官廷尉商议;若仍无法解决,可直接来找寡人。”

    子楚与李斯细谈诸多要点,句句实在,李斯铭记于心。

    片刻后,子楚对吴巨道:“你带他去府邸,顺便讲讲为官之道。”

    “谨遵大王吩咐。”吴巨点头。即便李斯已入仕,他仍是吴巨的门客。

    子楚最后看向李斯:“你先行退下,寡人尚有事需与吴卿商议。”

    “臣告退!”

    李斯躬身退去,子楚与吴巨随即聚在一起。

    “公大夫……第七等,李斯起点颇高。”吴巨感慨道。

    子楚轻蔑一笑:“再高能比得上你?你当初可是五大夫,比公大夫还高出一等。”

    “咳咳。”吴巨干咳两声,“这怎可相比?”

    子楚未与他多争,眯着眼睛说道:“两个月前,左监求见于我,欲告老归乡。”

    “左监?年岁确实不小了,若继续留任,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