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的技能有点离谱 > 第45章 发生了什么事?

第45章 发生了什么事?(3/4)

看似清瘦,实则肌肉紧实,充满爆发力。

    “这般反应都不合格,如何上战场?”他对身旁仍护头的士兵说道。将巨木掷开后,他拂袖离去,留下一片惊叹。

    “那木头至少三百斤,下落时更重。”

    “不对,怕是有更多!”

    “不知他是谁?从未见过如此人物。”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吴巨出手相助只是片刻间的事,没几个人注意到他的样貌,但军中一位力能撼动百斤巨木的强者的传闻迅速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夸张。

    第131章 合纵与抵御的新局面

    对吴巨而言,顺手救下几人不过是小事一桩。作为医者,救治他人是他职责所在。

    接下来的几天里,吕不韦坐镇函谷关,与诸将多次发起进攻,却毫无收获。这是秦国早有准备的结果。能够担任纵约长的都是顶尖人物,孙隐自然也在其中。

    合纵并非易事,否则纵横家也不会声名显赫。

    ……

    “韩国与我国本为姻亲,韩王曾朝见昭襄王,如今却参与合纵,与孙隐 ** 抗秦,难道韩国人都背信弃义吗?”蒙武领军至城下,大声质问。

    “秦国明知与韩国是姻亲,为何当初还让蒙骜攻韩?况且主事的是周王,我们拥立周王室有何不可?反而是秦国不够忠诚。”城头上的韩将高声回应。

    蒙武略过此话,接着说:“若韩国愿意退出合纵,秦国愿与韩王订立盟约,不再侵犯韩国,也对合纵之事既往不咎。”

    “妄想!”韩将断然拒绝。

    韩国绝不会退出合纵。年初蒙骜攻秦时,韩国就深受其害,这次合纵的成功离不开韩国的推动。既然有了反击的机会,韩国怎会轻易放弃?

    吴巨站在战场后方,由近卫保护着。

    听着蒙武与韩将争论,他感到十分无奈。七国之间的纠葛本就复杂,各种背叛、忠诚的戏码层出不穷。

    吴巨到达函谷关的次日,蒙武率三万秦军攻打三川郡的一座城池。敌方将领吴巨身份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孙隐并未亲征。几天前,孙隐自三川郡撤军时亲自截击蒙武,自此便未曾领军,只下令坚守,意图拖延时间。

    此次合纵行动相当仓促,阻力重重。当前孙隐能调动的仅有韩魏联军,燕赵楚三 ** 队尚在路上,具体是否真的行进中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韩国与魏国在七国之中战力较弱,韩国实力本就不强,而魏国虽有昔日天下闻名的魏武卒,但在吴起离开后,这支军队已风光不再。此外,韩桓惠王和魏安厘王也非雄才大略之辈,无法让孙隐完全信赖。因此,孙隐成为纵约长后,便决心拖延至燕赵楚三国援军到达。

    仅凭韩魏两国,离真正的合纵还很遥远,通常意义上的合纵至少需要五国或三国联合。并非孙隐对合纵抱有执念,只是韩魏确实难以依赖。相较之下,赵国和楚国的战斗力更为可靠,它们在七国中排名仅次于秦国。燕国稍逊,但也绝非弱国。待援军到达,便可正面迎敌。在此之前,他们需确保函谷关外所有城池的安全,特别是三川郡。

    最终,蒙武的进攻以平局收场,双方损失不大,各自返回。吴巨原本想体验战争,如今也算实现了部分心愿。

    洛阳。

    周王端坐于大殿之上,孙隐位于殿下。这段时间,孙隐并未亲临前线,他虽坐镇后方统筹全局,但面临的挑战更为棘手。

    这时,殿前的官员正在禀报:“截至今日,三川、颍川、上党乃至洛阳,均遭瘟疫侵袭,局势十分危急,且仍在蔓延。这是各城初步统计的病患数量,请大王与约长过目。”官员神色凝重地呈上奏折。

    周王与孙隐匆匆看过奏折,脸色阴沉如墨。

    果然,官员提及的地方——韩魏两国不同程度爆发了瘟疫,尤其军中感染严重,患者多达十万,堪称数十年罕见的大灾。

    瘟疫的起因或许与军队集结或战乱引发的流民有关。

    “开战之际暴发瘟疫,极大削弱了联军的实力和士气。”孙隐语气低沉地说道。

    周王未作声,只是轻轻点头。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官员谨慎地补充,“瘟疫的消息传出后,燕赵楚三国的军队突然停止了行动。据传,燕王和楚王都在犹豫是否继续参与合纵。”

    此话一出,孙隐眉头紧锁,脸色更加难看。

    他最期待的就是燕赵楚三国的加入,若他们不出兵,此次合纵便毫无意义,仅靠韩魏根本无法对抗秦国。

    今年赵国廉颇率军攻打燕国都城蓟,燕王正希望赵国能参与合纵,这样可免除燕国的战事之忧。

    合纵之事,燕国是除韩魏外最坚定的支持者,然而如今连燕王也犹豫不决,足见瘟疫的严重性。

    对于孙隐而言,任何一方的退出都是他不愿见到的。

    不仅是孙隐,周王同样如此,一旦合纵失败,他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周赧王和西周文君的遭遇仍历历在目。

    “召集所有医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