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乐宫如今或许鲜有人知,但它未来会更名为长乐宫,留下历史印记。
蕲年宫前,吴巨停下脚步。这座宫殿对他意义非凡,数年后,那位 ** 将在此举行冠礼,成为秦国的唯一统治者,同时也将平定嫪毐之乱于此。
吴巨凝视着眼前的小子,他不过是吕不韦府上的一个普通门客,凭借精湛的剑术引人注目。但无论如何,吴巨都不愿看他踏上歧途。
魏磬见师父在蕲年宫前沉默许久,忍不住询问。吴巨回神后,二人拾级而上。蕲年宫因与祭祀相关,通常不宜进入,但吴巨透过宫门望见了令人瞩目的景象——九尊巨大的鼎。
“那莫非是……”魏磬惊叹。
“九鼎?”吴巨略作迟疑,向守卫求证。
“确是。”守卫点头回应。
吴巨深吸一口气,试探性地询问是否能入内查看。守卫犹豫片刻,最终同意。吴巨承诺只观不扰,守卫遂引导他们入内。甫一进去,宏伟壮观的场景便令二人肃然起敬。
“此乃禹贡九鼎,实为国家重器!”吴巨感慨万分。这些鼎极为高大,即便后世最大的司母戊鼎亦难以匹敌。每尊鼎颜色不同,雕刻繁复,隐约可见九州的轮廓,象征着各自代表的地域。
厚重的历史感与那个时代的恢弘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看到大禹挥舞权柄,以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工匠在其上雕琢代表九州的纹饰,象征着夏朝及后续商周统一中原的伟业。
两人内心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吴巨从中辨认出雍鼎,这鼎呈赤色,饰有龙纹,也是唯一在后世有史料记载的鼎。
不知九鼎究竟是何材质,史书记载为青铜,但这九尊鼎色彩各异,毫无铜锈痕迹,显然不只青铜那么简单。
“这该是豫州鼎吧,魏国也在豫州。”魏磬指着另一鼎说道。
“应该是。”吴巨回想豫州形状,果然与鼎上的纹路吻合。
没想到九鼎竟还存于咸阳,让吴巨感到十分惊讶。史料记载九鼎已遗失,有人说沉于泗水彭城,始皇巡视时曾派人打捞未果,详情无从知晓。
今日得以见到九鼎,实属难得。
随后,吴巨与魏磬离开蕲年宫,经过华阳宫、芷阳宫、长安宫、步高宫、步寿宫、橐泉宫、萯阳宫、械阳宫、羽阳宫、长阳宫等。
耗时颇久,两人游遍秦王宫主体多处,返回途中路过章台宫。
“这里似乎是秦王处理奏章之处?”魏磬询问。
“没错。”吴巨点头。
章台宫乃秦王宫重要宫殿之一,全国奏章皆汇聚于此供秦王审阅。
两人正在观察章台宫时,一群人大声争论着走出宫殿。
其实并非争吵,只是讨论热烈。这群人正是子楚与秦国众臣。
吴巨二人被发现的同时,子楚等人也注意到宫门口的两人。
子楚稍作思考,对身边人说:“都回去吧,等大朝会再定详细方案。”
“是。”
众人逐渐散去,其中有老内史、李腾、蒙毅及多位熟人。
仅剩吕不韦、蒙骜、王龁、麃公四人随在子楚身旁,五人朝吴巨走去。
“大王,吕相,蒙老将军,王老将军,麃公。”
“吴卿,魏姑娘。”
彼此问候毕。
“事务繁忙,未能亲自迎接吴卿,望见谅。”子楚含笑说道。
“无碍,大王为一国之君,自当以国事为先。”吴巨答道。
他知道子楚正忙于何事。
因子楚的情报网并不逊于陆绍友,当吴巨得知兵家少主孙隐参与合纵时,子楚也得到了消息。
他召集众多重臣至章台宫,想必正是为此事商议。
“想必吴卿已见过秦姬了?”子楚问道。
“见过,秦姬脉象平稳,腹中胎儿健壮有力。”
“如此甚好。”子楚松了口气。
函谷关外六国如猛兽环伺,时刻威胁着秦国,而吴巨的话无疑是近来难得的好消息,让子楚安心不少。
众人同行,继续向前。
“说到这,还得感谢吴卿赠送马蹄铁和马镫,我等在此谢过!”王龁与麃公一同拱手致谢。
“马蹄铁和马镫已经开始使用了吗?”吴巨扬眉问道。
“已开始使用,效果极佳。”麃公点头回应。
每日数百副马具制成,装备于秦锐士身上,相信不久即可全面武装秦锐士。
经检验后,他们发现这些马具显着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
多年来困扰王龁的赵国边境骑兵问题,自从看到马蹄铁和马镫后,似乎找到了解决之道。
吴巨点头道:“看来马蹄铁和马镫在战场上定会发挥巨大作用。”
此话一出,包括子楚在内的五人均是一怔。
他们忽然觉得,吴巨对战争似乎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本无不可,毕竟并非人人热衷于战事,但对身为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