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的技能有点离谱 > 第11章 深沉

第11章 深沉(3/3)

国的命运,鲜少研究诗词,更别提一种全新的格式了。

    孔臻听后愣了一下,随即在绢帛上寻找,这时才发现落款并非一行字。

    “吴巨作,韩非书。”孔臻念出了落款。

    “吴巨?”

    一时之间众人不解。

    就连姜堪听到这个名字也是一愣。

    倒是李华裳最先反应过来:“医家泰斗吴巨?”

    “应该就是他。”孔臻点头。

    众人议论纷纷。

    “没想到这位新晋医家魁首不仅擅长治病救人,还有这般诗才!”

    “听说他曾治愈吕不韦的女儿,压倒七国名医,堪称当世第一!”

    “这样就能解释了,韩非最近去秦国祝贺吴巨继任,看来还没回去。”

    “但这格式确实令人费解。”

    舫内讨论热烈。

    “这里还有一封信。”

    孔臻读出信中的内容:“吴师宴后醉酒写下此篇,我为其抄录,传遍七国,供众多学子欣赏,此篇格式名为‘词’,由吴师首创,分为上下阕……”

    “词,很有意思。”

    姜堪点头,但不同于之前对学子的评价,他真心喜爱这种文体以及这首《水调歌头》。

    旁边的周泠然看到姜堪微微张嘴,似乎想试着按信中规则写一首“词”,只是可惜《水调歌头》太过出色,难以忘怀,短时间内很难写出同样优秀的词作。

    “孔公子,这词若是只为广大学子观赏,倒不如留在我的画舫,这里向来是才子汇聚之地。”李华裳回过神,半开玩笑地说道。

    孔臻闻言大笑,却仍将绢帛收进怀中,显然无意留下。

    李华裳笑着摇头,虽是玩笑话,但她确实很喜欢这首词。

    “这是今年中秋最好的作品。”姜堪忽然开口。

    “同意!”“同意!”众人附和。

    李华裳娇笑着望向姜堪,“华裳姑娘,今年的榜首就写吴巨大夫的名字吧。”

    姜堪却看向周泠然,“泠然,你怎么看?”

    “我觉得可以。”周泠然点头。

    姜堪微笑,“那今年的榜首就是吴巨了。”

    李华裳点头,低声吩咐几句。

    很快,淄河畔的榜单首位就会写上吴巨的名字和他的词作,临淄的百姓、稷下学宫的学生以及过往的人都会知晓吴巨和他的《水调歌头》。

    “吴巨……真想见见是什么样的人物!”

    “听说他还不到二十岁!”

    “据说他发明了一种手法,能起死回生!”

    船舱内的众人议论纷纷。

    忽然,有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各位,酒已尽,我要先行告辞了!”

    有人问:“去哪儿?酒还没喝完呢。”

    那人答道:“在稷下求学多年,一直未归家看望父母。受吴大夫启发,决定回去尽孝,不久便回。诸位不必相送!”

    说完,他离开。

    船上众人愣住。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离席,理由相同:思念家人,想回乡看看。

    “华裳,我回曲阜看看。”孔臻留下这句话后便离开了。

    姜堪对这些行为十分支持,最后甚至和周泠然一同离开,说是去燕国一趟,送周泠然去与她父亲团聚。

    此刻最震惊的人无疑是李华裳了。

    意外出现一件传世之作,这是喜;间接送走了一批客人,这是悲。

    作为画舫主人,这般大起大落实属罕见。

    然而李华裳却很豁达。

    看着淄河边被围观者围得水泄不通的榜单,李华裳心中充满好奇。

    “吴巨……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27章 中秋时节 遇湘夫人

    此时身处岐山的吴巨,与远在临淄的他毫无关系。岐山位于西方,临淄则在东方,有许多人惦记着他。

    虽然吴巨不会悠闲地写诗作赋,但他还是要过中秋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如今的中秋只是一个时节,并非节日,有祭月、赏月等多种习俗,地位类似于后世的冬至,虽然重要,但难以明确算作节日。

    由于身处岐山,祭月成为医家集体活动。

    加之阴阳家的湘夫人暂时驻扎山中,经吴巨等人商议,祭月事宜全权交给湘夫人负责。

    于是吴巨再次登上继任魁首时的石台,以医家魁首的身份代表医家祭月。

    午夜将近,他才处理完事务,走向自己的小院。

    路上,吴巨心中满是惆怅,他对中秋的情感与其他人的不同,更为深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