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名,便唤作‘古日连川’。” 他顿了顿,解释道,“‘川’者,江河也。契丹大地,山川壮美,河流纵横。我希望他将来,能如奔腾不息的河流,踏遍我契丹的千山万水,领略这辽阔天地的雄浑气魄。同时,‘川’字亦寓意胸襟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望他将来能胸怀广阔,包容万物,无论身处契丹草原,还是中原锦绣,皆能从容自若,成就不凡。”
帐内一片寂静。金萨日娜抱着孙子的手都忘了摇晃,眼中充满了震惊和骄傲。她虽不完全懂那些文绉绉的话,但“踏遍千山万水”、“胸襟如海纳百川”的气魄,让她这个草原女儿都感到心潮澎湃!柳云娘和侍女们也听得入了神。
顾远继续道,声音更加沉稳,带着浓郁的中原文化底蕴:
“汉名,则取‘顾昀川’。” 他看向乌尔托娅,目光温柔,“‘昀’者,日光也。出自南朝梁代顾野王所撰字书《玉篇》,其注曰:‘昀,日光也。’此字有三重深意。”
他竖起手指,侃侃而谈,那份属于他的深厚学养展露无遗:
“其一,阳光特质,寓意温暖、活力与正能量。此子诞生于春日,如初升朝阳,我期许他性格如阳光般开朗豁达,待人温暖真诚,无论顺境逆境,皆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为我部族、为身边之人带来光明与希望。”
“其二,‘目光如炬’,‘洞察秋毫’。《晋书·宣帝纪》有云:‘君临兆民,秉国之钧,目光在背,洞察秋毫。’此乃赞誉明君贤臣目光锐利、明察秋毫之能。我寄望此子将来能拥有卓越的判断力和前瞻性的思维,明辨是非,洞察世事,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先机,引领我部族走向昌盛。”
“其三,‘日光普照’,光明磊落。《论语·颜渊》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日光无私,普照万物。‘昀’字亦暗含此意,期许他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心怀仁德,如日之昭昭,行止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祖宗。”
最后,他目光再次落回襁褓中的儿子,充满期许:“‘川’字与契丹名呼应,江河奔流,生生不息,亦象征其生命之坚韧与道路之长远。顾昀川——愿他如日之光明温暖,如川之奔流不息,胸怀广阔,目光如炬,坦荡立于天地之间!”
一番话,引经据典,气魄宏大,又饱含深情与期许。帐内落针可闻。
金萨日娜张着嘴,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激动地拍着大腿:“好!好!好!好一个古日连川!好一个顾昀川!远儿!说得好!比你阿爷当年给你取名字时说的那些弯弯绕绕强多了!有气势!有学问!我的好孙儿,配得上这名字!” 她对中原文化不如老伴古日连明,她了解不多,但儿子话语中那份对孙儿未来的磅礴期许和引用的那些她虽不懂却觉得无比厉害的典籍,让她与有荣焉,骄傲得无以复加。
乌尔图和乌云琪琪格虽然没能完全理解那些典故,但“日光”、“光明”、“胸怀”、“洞察”这些美好的寓意他们是懂的。老两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震撼和满意。这个女婿,左贤王的尊位、赫赫的军功、年轻有为,都已是人中龙凤,没想到胸中竟有如此锦绣文章!这文化底蕴,怕是比许多中原的读书人都要深厚!当真是深不可测!
乌尔托娅更是听得痴了。她一直听婆婆金萨日娜念叨,说她郎君学问如何如何好,是有见识的人。她虽然知道郎君懂汉话,会写字,但从未亲耳听过他如此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地为孩子取名字。那些她似懂非懂的古语,那些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寓意,像最动听的乐章,敲击着她的心扉。她看着顾远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深邃睿智的侧脸,看着他眼中对儿子毫不掩饰的期许与爱意,心中对他的爱慕、依赖和敬佩,如同春潮般汹涌澎湃,几乎要将她淹没。她的郎君,文武双全,顶天立地,是这世上最好的男人!
“郎君……”她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声音带着哽咽和无比的满足,“真好听……这名字……真好……昀川……我们的昀川……他一定会像你说的那样……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小脸,仿佛在传递着父亲的期望。
顾远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和毫不掩饰的崇拜爱意,心中一片暖融。他俯身,再次吻了吻她的额头,低笑道:“名字再好,也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不过,有他这么厉害的娘亲教导,想不成才都难。”
乌尔托娅被他夸得破涕为笑,苍白的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她想起之前的约定,带着产后特有的娇弱和一丝狡黠,撒娇道:“郎君……你答应过我的……要照顾我月子的……可不许食言哦……我要你天天陪着我和昀川……” 说着,她瞟了一眼旁边抱着孙子乐呵呵的婆婆和还在回味名字的爹娘,意思很明显——长辈们都在,你可不能反悔!
顾远看着娇妻这难得的小女儿情态,再看看父母和岳父母眼中善意的揶揄,不由得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为人夫、为人父的满足与豪情。他握住托娅的手,郑重承诺:“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