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 第410章 震撼吐蕃使团

第410章 震撼吐蕃使团(1/2)

    在唐俭的介绍下,别说吐蕃人了,陪同的官员都感觉自己见识到了,居然还有那么多种纸。

    比如说带香味的,带花纹的,用来洗脸的,用来做包装的,用来做袋子的,甚至万用的。

    单单一个纸,居然会有那么多用途。

    唐俭还加了一句:“其实,关于纸这方面,陛下有一次来视察,说过一句很真实的话。

    他说,当纸张成为廉价的商品,百姓都能够随便买卖使用的时候。

    纸张的用途,是无尽的。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具体怎么用,全看百姓自己。”

    “贵国陛下高瞻远瞩,佩服佩服!

    只是,以此地的产量,如何供应大唐国境?”松赞干布问。

    “不,赞普你搞错了!

    工部将作监这里,只负责研发,不负责买卖。

    就以这纸张而言,研发出一种纸张,就会把技术卖出去,收回一定的费用再研究其他。

    同时,买到技术的商家,他每年生产出来的纸张,卖出去之后,也得分出一部分利润,用来补偿给发明的工匠,或者发明的工匠小组。

    这个费用,陛下称之为专利费,为期二十年。

    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工匠的发明热情,又让他们全家过上富裕的生活,让他们能更热爱去研究和发明。

    总体而言,现在工部已经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拨款了。

    如果有所结余的话,反而还需要上交国库。”

    松赞干布等人无语,禄东赞瞳孔紧缩。

    如此模式之下,大唐各方面的技术,只怕会如那浪潮一般,一浪接着一浪,无有穷尽。

    松赞干布也是一个明白人,要不然他不会打大唐技术的主意,他万分明白技术的重要。

    大唐只是一个造纸,就甩他吐蕃十条街。

    虽然唐俭没有说之前那些纸张的价格,但显然价格已经降低了很多。

    要不然的话,不可能说要铺遍整个大唐,不可能说要大唐百姓都买得起。

    “敢问贵国,这纸张如此便宜也就罢了, 可百姓买些纸张也无用啊!

    我是说,纸张的本质是传承文脉的载体。

    这读书,书籍昂贵,也不是单纯纸张方面的问题。

    何况,没有人教导的话,识字都比较困难吧?”

    鸿胪寺卿抢着介绍道:“这一点赞普也说错了,关于书籍的印刷,就好像那报纸一样,每一期都不一样,但我们一样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印刷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新技术。

    同时,陛下已经开启扫盲教育,发明了一套新的识字体系以及文字体系。

    在这一套新的识字体系之下,识字的效率要快十倍百倍,甚至如果单纯只是识字,根本不需要夫子教导,只要先学好体系的基本组成!”

    这位新的鸿胪寺卿说得很保守,颇有种生怕透露秘密的感觉。

    但是唐俭不怕,他有专门私下请示过。

    按照李承乾的话说,万事无不可对人言。

    只因为李承乾清楚,轻易能够看懂的东西,也轻易能被研究出来,差的不过是一个灵感。

    轻易看不懂的东西,看了也是白看。

    更何况,他不会让吐蕃‘存活’那么久,最好这一波就直接把吐蕃拿下。

    造反的根源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吃不饱穿不暖,被有心人利用,另一种就是对文化的不认同。

    所以上次宴会的时候,他才提出华夏遗民论。

    只要把这两方面做好,他还有至少六十年的时间,三四代人过去,一切都会大变样。

    就好像后世那样,就算有些人还知道自己是匈奴后人,甚至知道自己是妖清后人,又有什么用呢?

    自己都迫不及待的改姓,哪里可能还想着恢复祖先的所谓荣光。

    更何况,一旦互相之间有了婚姻关系,就更加不会有那种想法了。

    于是,唐俭大方的介绍道:“其实很简单,印章这东西,赞普也是习以为常的。

    若是把印章做到很小,把每一个字做成多个印章,把这些印章用一点小方法排列起来,是不是可以形成任何一篇文章?

    到时候,再刷上墨,随便一覆盖按压,他就是一篇完完整整的文章!

    想要印什么文章,也就是开始排列的时候比较麻烦。

    只要排好了,就不会出现错漏,比抄写要更有效率太多,比雕版印刷要千变万化。

    至于识字方面,我朝陛下发明了一套拼音方法。

    即用一些符号,代替某一个音节。

    一个字,是单独的音节,就用这个符号去代替,是多音节,就多个符号组合。

    如此一来,只需要认识不到三十个符号,就可以自己明悟每一个字的发音。

    若这一个个字再形成一段段话,联系上日常用语,自然也就等于识字了。

    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