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门是南城墙最西一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唐末韩建所建新城时,封闭了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西两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含光门规格为4门洞。
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为纪念国家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建国路区段南城墙新开城门,故名建国门。
建国路街道虽然短小,却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据历史学者考证,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就住如今的建国路。民国时期,震惊中国外的西安事变,其重要人物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就坐落于此。如今张学良公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门规格为3门洞。
和平门与大雁塔、大差市、火车站、大明宫含元殿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城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内向西走一直到文昌门之间的由青石板铺成的顺城巷就是下马陵。2100多年前,即使汉武帝途经此地也要下马步行,因为当朝着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处,下马陵便因此得名。和平门规格为4门洞。
文昌门位于碑林博物馆南侧,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也就被命名为了文昌门。文昌门规格为4门洞。
西城二门之一的安定门俗称西门,为西城墙最南一门,原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洞高宽为6米。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城楼北侧有日本天皇访问西安时所建观望台一座,供游客参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门箭楼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安定门规格为6+1式门洞。
玉祥门建于民国十五年,吴佩孚的走狗河南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长安才得以解围。民国十七年,在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修建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由此率部入城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为西城墙最北一门。玉祥门规格为5门洞。
北城六门
尚武门是西安北城墙最西一门,
安远门俗称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
“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安远门规格为4+1式门洞。
尚德门位于安远门以东,开于建国后。
民国十六年,时值“新生活运动”倡导“四维、八德”,南北向纵街由东向西分别取“四维”之“勤、俭、仁、德”,并冠以“尚”字命名,即尚勤路、尚俭路、尚仁路、尚德路。于北城墙尚勤路、尚俭路、尚德路处开辟三座城门,名尚勤门、尚俭门、尚德门。尚德门规格为3门洞。
解放门
民国二十一年,陇海铁路通车,于北城墙尚仁路处开辟城门,名尚仁门。民国三十四年,尚仁路改称中正路,城门更名为中正门;1950年中正路改称解放路,城门更名解放门。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形成大跨度的桥拱式城门,从而使城墙全线贯通。解放门规格为大跨度桥拱式3门洞。
中山门俗称小东门,民国十六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为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而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玉祥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