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盛唐庶女:携史纠错系统破局 > 第15章 边疆烽烟

第15章 边疆烽烟(2/3)

了顿,上下打量她:\"范阳军?小娘子听谁说的?\"

    \"听...听天上的星子说的。\"苏婉儿望着营门上方的铜兽门环,想起系统里标注的高仙芝生平——这位高句丽出身的将军,最恨虚言诳语。

    她从怀里掏出卷《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高将军若愿给半柱香,民女愿以这卷兵书为凭,说清'战地'何在。\"

    卫兵转身跑进军营时,苏婉儿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她望着营墙上斑驳的箭痕,想起前世读到的\"高仙芝平小勃律,号为山地之王\",这样的将军,该是双眼里揉不得沙子的。

    \"苏娘子请。\"

    出声的是个穿玄色甲衣的校尉,眉眼间有高仙芝的英气。

    苏婉儿跟着他穿过演武场,听见刀枪相撞的脆响,看见士兵们额角的汗滴砸在青石板上——这些都是大唐的血肉,她要护着他们不变成史书中的数字。

    帅帐的门帘被掀开时,苏婉儿终于见到了高仙芝。

    他坐在虎皮交椅上,眼角的细纹里还凝着未干的沙粒,腰间的横刀染着暗红的锈迹——那是血渍,不是锈。

    \"说。\"高仙芝的声音像刮过戈壁的风。

    苏婉儿深吸一口气:\"三日前,史思明率三千轻骑出塞。\"她看见高仙芝的手指在刀鞘上一紧,\"他们不是去巡边,是去试大唐的防线有多软。\"她展开系统投影的沙盘,\"将军请看,渔阳到平州的官道,每隔三十里才有个烽火台;卢龙镇的粮仓,竟设在离城墙五里的开阔地——\"

    \"住口!\"高仙芝拍案而起,横刀\"噌\"地出鞘三寸,\"你一个女子,如何得知这些军机?\"

    刀光映得苏婉儿瞳孔收缩,她却不退半步:\"民女不知军机,只知若将军现在派人去卢龙镇,会发现粮仓的守卒昨日被调去修将军府的假山了。\"她想起系统里标注的\"卢龙粮囤厄难线\",\"三日后酉时,史思明的人会扮作商队,用浸油的棉絮引燃粮囤——而守卒会因调令不符,在城门口扯皮半个时辰。\"

    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浑身是土的探马冲进来,单膝跪地:\"报——卢龙镇急报!

    粮囤今日卯时发现可疑商队,守卒正与他们对峙!\"

    高仙芝的刀\"当\"地落回鞘中。

    他盯着苏婉儿,像在看块被风沙打磨了千年的玉。\"你...究竟是谁?\"

    \"民女是长安苏守谦的女儿。\"苏婉儿弯腰拾起地上的《孙子兵法》,\"父亲常说,'为官者要替百姓看路',民女只是替将军看路的人。\"

    接下来的三日,苏婉儿跟着高仙芝踏遍了幽州的防线。

    她站在坍塌的烽火台上,建议用青砖替换夯土;蹲在护城河底,指出要深挖河道引滦河水;在演武场边,看着士兵们举着竹枪比划,提出\"每十人设伍长,用真刀练胆气\"。

    高仙芝起初只是沉默地听,后来开始插问\"为何不是二十人\",再后来,他让校尉把她的话全记在牛皮卷上,说\"这是要送呈兵部的\"。

    \"苏娘子真是奇人。\"

    第五日午后,苏婉儿正蹲在军器库查箭簇,听见身后有人说话。

    她转头,看见个穿青衫的中年男子,眉目清俊,手里提着盏省油灯——这是地方官吏常带的物件,方便夜里看文书。

    \"张巡,蒲州平陆县尉。\"男子拱了拱手,\"前日在演武场听娘子说'兵民一体',突然想起去年蝗灾时,百姓帮着军队运粮,倒比官差快三倍。\"

    苏婉儿眼睛一亮。

    她想起系统里标注的\"张巡守睢阳\",想起那个在叛军围困中守了十个月的英雄。\"张大人可知,范阳军的粮道要经过河北十九县?\"她指着沙盘上的路线,\"若能让百姓帮着盯着粮车,比派探马更省心。\"

    张巡的眼睛瞬间亮得像星子。

    他从袖中摸出个皱巴巴的本子,翻到画满符号的一页:\"我正愁如何记各乡的青壮数目,娘子若不嫌弃,明日的军事会议,可否请你同去?\"

    军事会议设在镇北军的议事厅。

    苏婉儿走进门时,二十多个将领的目光像箭一样射过来。

    高仙芝坐在主位,冲她微微颔首。

    张巡拉着她坐在自己身边,低声说:\"都是老粗,娘子有话直说。\"

    \"范阳军有十五万,我们有八万。\"苏婉儿展开地图,手指点在渔阳,\"但他们的兵是狼,我们的兵是虎——狼会群攻,虎要找软肋。\"她想起系统里安禄山的命运线,那是团刺目的红,\"史思明的轻骑是探路的狼,我们要做的,是让这狼回去报信时,说'大唐的墙,比铁还硬'。\"

    \"如何硬?\"右卫郎将拍案。

    \"第一,改烽火台为五里一墩,用狼粪加硫磺,烟直且浓;第二,将卢龙粮囤迁进城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