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他们不能长时间留方稷一个人在三亚,没人看着他,他工作起来是真的不要命啊。
铁柱也好久没见方稷了,心中很是想念方稷,看着实验室的门,就赶快推门进来了,推门的声音惊动了方稷看过去。
"方老师!贵州那边水退下去了,我、兴华和小东北先回来,其他人暂时留在那支持灾后重建!"他声音压抑不住的高兴,脸倒是晒得比之前更黑了一点,却掩不住那股子得意劲儿,"您猜怎么着?我这次可是救了6个人!您都不知道那天有多惊险!"
方稷还没回过神来,小东北和孙兴华也挤了进来。三个人往那儿一站,都瘦了,也都黑了。
"方老师您看!"小东北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塑料袋,献宝似的捧到方稷面前。袋子里装着山东特产含饴糖,他高兴的塞到方稷手里说,"是山东去救灾的大叔给的,说这是当年公主出嫁的时候,皇上赐下的祝福,六代含饴,好意头,我们特意带回来的,给您吃!"
方稷接过塑料袋,闻到一股饴糖特有的醇香,他知道高粱饴,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吃,还是在这么有意义的情况下拿到的含饴糖,吃起来确实特别的幸福香甜。三个年轻人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讲着救灾见闻。
"都去洗个热水澡吧。"方稷把含饴糖也给了他们几个人一人一块,"换身干净衣服,下午..."他话还没说完,电话突然响了。
"方教授!"林博士激动的声音传来,"保水剂量产方案批下来了!开会的时候听您说和您一起工作的人都去贵州救灾了,要不要我去您那边帮您?"
"不用林博士,我的得力干将赶巧了今天回来了!"
挂了林博士的电话,方稷推开桌上的图纸,"这是保水剂的生产工艺流程,你们三个负责河南片区,要确保每家每户农户最后都要用上保水剂,我来协助你们。"
铁柱抓起图纸,认真的看着关键参数上:"放心吧,方老师您就等着验收就行!"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别的地方我不熟,河南我可是和您徒步走到过驻马店的,您忘了。"
"没那么简单。"方稷提醒他们,"原料配比要精确到克,反应温度要精确...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量又大,一点都马虎不得。"
"方老师,您就放心吧!"小东北拍拍胸脯,"俺们改装农机时,一丁点误差都摸得出来!这个我们肯定更用心。"
第二天拂晓,几个人整装待发。方稷坐在车后座上,心里沉甸甸的,这些年轻人刚抗完洪,又要奔赴新的战场,他们直接抵达河南和其他大部队一起调制保水剂,然后下乡直接分发,还好当年培训了无数的农技员,在各个村子都有驻扎,不然分发下去,动员老乡们使用和教会使用方法就来不及。
此刻方稷更加明白,百年树人的重要性,这突如其来的灾年,让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车队驶入淅川农技站时,方稷几乎认不出这个地方。记忆中的小院如今扩建了三倍,崭新的太阳能板在烈日下泛着蓝光,院墙外整齐停放着几台改装过的"惠民一号"。
"方老师!"林向荣从仓库里冲出来,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惊喜。他身上的工装看着就干练,右手还握着扳手,"您怎么来了?"
方稷打量着这个曾经腼腆的林向荣,此刻能这么开朗也是方稷没想到的:"今年大旱,部里的保水剂文件不知道你收到没有,我来带队负责河南,驻点还是选在咱们南阳,你去通知一下现在能联系过来的农技员,咱们得加班加点的生产保水剂,确保所有农户都能尽量用上保水剂,减少天灾的灾害。"
方稷话音未落,林向荣已经和助手说,快去叫所有人来集合,自己也冲着宿舍区喊了一句:
"全体集合!"林向荣的嗓门震得屋檐下的燕子扑棱棱飞起,"方教授带任务来了!"
二十分钟后,十多个晒得黝黑的农技员齐刷刷站在仓库前。方稷注意到他们脚上的胶鞋都沾着不同颜色的泥土,这是刚跑完各村的证明。
"同志们。"方稷展开卫星地图,"这次保水剂推广要分三步走。"他的木棍点在图纸上,划出三个同心圆,"最内圈是特重旱区,咱们加急生产出来的都优先必须全部送到这里;中间圈..."
"方教授!"一个扎着头巾的女农技员突然举手,"俺们早分好类了!"她哗啦抖开本子,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村旱情:"红旗的是快绝收的,黄旗的是还能撑十天的..."
方稷眼前一亮:"好!那咱们调整计划。"他转向仓库,"现在分组——"
铁柱带着五个壮小伙扑向原料区,他们肌肉虬结的手臂抬起百斤重的原料袋,像搬棉花一样轻松;小东北领着女农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