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靠上崭新的木质码头,与三年半前那个荒凉破败的渔港判若云泥。早已等候在旁的堂兄王月中,一身利落的工装,晒得黝黑的脸上带着实干家的沉稳。他身后,是几排规划整齐、坚固实用的砖石仓库和初具规模的厂房轮廓,更远处,一座规模不小、风格严谨的建筑正在收尾,那便是未来光学实验室的雏形。空气清冽,带着海水的咸腥,却也混杂着泥土、植物和某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堂兄,辛苦了。”王月生与王月中用力握手,目光扫过码头设施,带着满意。
“分内之事。”王月中言简意赅,随即转向客人,“欢迎各位莅临托尔切洛岛。请允许我先带诸位参观一下岛上过去三年半的初步开拓成果,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水产方面。这不仅是岛民生活的保障,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一行人离开码头区域,向内陆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规划得如同棋盘般规整的农田区。令人惊讶的是,在这片曾被认为贫瘠、盐碱化严重的泻湖岛屿上,此刻却覆盖着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色。
贝亚的矜持被眼前的景象悄然融化。冬日的暖阳下,成片深绿色的植株整齐排列,叶片肥厚油亮(那是来自后世的抗寒甘蓝和卷心菜品种)。旁边是规划成垄的、覆盖着稻草保温的苗床,隐约可见嫩绿的芽尖(利用简易温室技术培育的早春蔬菜苗)。更远处,是一片片修剪整齐的葡萄园(引种了耐盐碱的本地及改良品种),藤蔓虽已落叶,但支架整齐划一,预示着来年的丰收。果园里,柑橘树(引进的耐寒品种)上挂着金黄的果实,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新栽的苹果树苗(矮化密植技术)排列成行。一排排整齐的鸡舍、鸭棚和鹅栏点缀在农田边缘,家禽的鸣叫此起彼伏,显得格外热闹。猪圈和羊圈(引入了本地改良猪种和适应性强的山羊)则建在更下风处,干净整洁,没有想象中的污秽气味(得益于科学的粪污处理和通风设计)。最让她感到惊奇的是几座结构奇特的“玻璃房子”(利用后世廉价平板玻璃搭建的简易温室),里面温暖如春,红彤彤的番茄(此时冬季鲜见)、翠绿的黄瓜和形态各异的甜椒(都是后世改良品种)挂满枝头,色彩鲜艳得如同画布。“天啊,”贝亚忍不住轻声惊叹,眼中闪烁着女性对色彩、生命和秩序天然的热爱,“这…这简直像魔法变出来的花园!在冬天也能如此生机勃勃?那些彩色的果子(指番茄、甜椒)是什么?真漂亮。” 她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泥土、青草、淡淡粪肥(经过处理并不刺鼻)和远处海风的空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生命力的清新。
卢多维科这位精明的管家,表面上同样露出赞赏的神色,内心却在飞速盘算。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寸土地和设施。他看到了科学的规划:不同作物分区明确,道路和灌溉沟渠(部分使用了后世廉价水泥预制件)纵横有序,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和岛上收集的雨水、淡水泉水。他看到了卓越的管理:无论是作物长势、禽畜状态还是环境卫生,都显示出高效和严格的管理体系。400名工人(按王月生说法,实际投入农业的约100人)能完成如此规模和质量的开垦与日常维护,组织能力惊人。他看到了先进的技术:那些前所未见的冬季蔬菜、反季节瓜果、整齐划一的禽舍、高效的粪污处理系统(利用石灰和发酵技术),以及那些坚固耐用的沟渠和温室框架材料(他认出一些是价格不菲的铸铁和“特殊玻璃”)。他尤其关注那些“玻璃房子”,心中估算着其造价——在1900年,如此大面积的平板玻璃极其昂贵!还有那些从未见过的蔬菜品种,是来自东方的神秘物种?他听到王月中介绍“这是根据东方古老农业典籍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的改良,有些种子和种植秘法来自遥远中国”,心中虽有疑虑,但眼前实实在在的产出让他不得不信服几分。他默默心算:仅这些冬季稀缺蔬果运到威尼斯或米兰的市场,价值就难以估量;稳定的禽蛋肉供应更是巨大的财富;还有那些葡萄和水果的未来收益…更别提那些“玻璃房子”本身的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卢多维科眼中那些“昂贵”的物资——标准化的铸铁件、大块平板玻璃、预制水泥构件、高效的复合肥料(伪装成“东方秘制土肥”)、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