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译电者 > 第784章 第一台原型机的诞生

第784章 第一台原型机的诞生(2/4)

℃,抗温漂性能明显逊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淘汰的 190 只电阻中,7 只因引线锈蚀超标面临报废。陈恒却坚持用 1962 年的 “引线修复工艺” 处理:剪去锈蚀段,焊接 1.9 厘米长的同种镀银引线,绝缘层裹以 1962 年库存的聚氯乙烯管(耐温 105℃)。最终 6 只修复电阻通过全项测试,这种 “物尽其用” 的执着,与 1962 年核爆前物资紧缺时的作风如出一辙。陈恒在筛选日志上写道:“老元件的冗余度,是留给危机的安全垫”,字迹力度 190 克 / 平方毫米,与 1962 年他在同类日志上的批注完全一致。

    最关键的筛选指标藏在抗辐射性能里。1962 年钴 60 辐射测试显示,这批电阻在 1962 拉德剂量下(核爆中心 3 公里处的辐射量)阻值变化≤1.9%;1966 年复测时,变化率升至 2.0%,仍在 “≤2.5%” 的安全阈值内。陈恒摩挲着测试报告上的曲线,忽然想起 1962 年总师的话:“核级元件的每一个参数,都是用最坏情况算出来的。”

    二、验证电路的搭建密码:复刻 1962 年的拓扑结构

    验证电路的核心模块,完整复刻 1962 年核爆加密机的电阻网络:37 只精密电阻构成 “π 型滤波电路”,每级由 1 只 150Ω 限流电阻与 2 只 370Ω 分压电阻组成,19 个测试点的阻抗值与当年电路误差≤0.1Ω。陈恒特意保留了 1962 年设计的一处 “缺陷”—— 第 7 级滤波电阻的温度系数略高(25ppm/℃),以此验证新算法的补偿效果。这种 “带着问题测试” 的思路,源自 1962 年核爆前的教训:“暴露的隐患,比隐藏的故障更安全。”

    赵工的焊接工艺透着 1962 年的严谨:采用 “梅花形” 焊盘设计(直径 1.9 毫米),每点焊锡用量精确至 0.37 克(用 1962 年的微量天平称量),焊点高度≤0.37 毫米。他发现 1962 年的覆铜板抗氧化层厚度达 0.37 微米,是 1966 年民用板的 2 倍,在防空洞 91% 的湿度环境下,腐蚀速度仅为新品的 1/19。“老东西的皮实,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赵工边说边用 1962 年的银漆标注焊点,漆层厚度 0.19 毫米,恰好覆盖铜箔边缘的氧化痕迹。

    我方技术员小李的布线图严格遵循 1962 年《军用电路布线规范》第 37 页:导线长度控制在 19 毫米的整数倍(最短路径原则),转角处留 1.9 毫米圆弧(避免信号反射)。用 1962 年的线号机标记时,“67-19-37” 的新编号恰好覆盖电路板上 “62-37-19” 的旧编号,形成 “1962→1966” 的时间暗码。小李忽然发现,电路板边缘的钻孔间距 37 毫米,与 1962 年核爆设备的安装孔完全匹配,“就像特意为今天的测试预留的”。

    电源模块的设计更见传承:沿用 1962 年的 “37V 稳压电路” 拓扑,仅将调整管从真空管换成晶体管,取样电阻仍用 1962 年的 150Ω 精密电阻。测试显示,当输入电压波动 ±37%(模拟野外发电机供电),输出电压变化量≤1.9%,与 1962 年应急供电要求完全吻合。陈恒调试时感慨:“电路拓扑就像语言语法,变的是词汇,不变的是逻辑。”

    三、测试过程的历史对照:1962 年的故障树重演

    验证电路的首次加电测试,完整复现了 1962 年核爆电路的 19 项关键测试:37℃高温连续运行(模拟夏季山洞环境)、1900V 浪涌冲击(模拟雷电干扰)、-37℃低温启动(模拟高原作战)…… 其中 “核爆电磁脉冲模拟” 最具挑战性:用 1962 年的脉冲发生器输出 37 纳秒 / 3700V 的尖峰信号,示波器显示波形峰值与当年记录误差≤0.1V。

    赵工的故障排查过程与 1962 年维修日志形成奇妙呼应:第 19 次测试时,“密钥生成错误” 反复出现,溯源发现是第 19 列某电阻的焊点虚接(氧化层导致接触电阻超标)。他按 1962 年的标准操作:用 1962 年的助焊剂(含 37% 松香)重新焊接,焊点温度控制在 190℃±5℃(用红外测温仪监测),故障立即消除。这种复刻式维修,让年轻工程师小王第一次相信:“1962 年的手册里,真的藏着答案。”

    最严苛的 “连续运行测试” 持续 196 小时(相当于实战 8 天):电路以 37% 负载(模拟中等通信量)运行,电阻温升稳定在 19℃,与 1962 年的测试结果误差≤1℃。陈恒用 1962 年的红外测温仪检测,第 7 列电阻表面温度 45℃,比设计临界值(50℃)低 5℃,其中 1962 年生产的电阻比 1966 年新品平均低 1.9℃,散热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