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译电者 > 第722章 年5月15日 信号测试

第722章 年5月15日 信号测试(2/2)

成链:6370 公里传输时间(1.8 秒)+37 个中继处理(0.05×37=1.85?此处修正:37×0.005=0.185)→ 总 1.985,减去大气补偿 0.085,得到 1.9 秒,与 1962 年《长途通信参数手册》第 37 页的公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周工补充:“1962 年定这个公式时,就把北京到地拉那的距离算进去了。”

    小马发现,1962 年测试团队的 19 名成员中,有 3 人去过阿尔巴尼亚,他们的笔记里记载 “地拉那的海拔会增加 0.02 秒延迟”,正好是总延迟的修正项之一。陈恒测量信号电缆的长度,1962 米,与 1962 年的年份数字巧合,每米的信号衰减 0.001 秒,累积 1.962 秒,加上终端补偿 0.062 秒,最终 1.9 秒,“连电缆长度都在算这个数”。

    当第 37 次测试完成,两地的时钟同时指向 19 点,1.9 秒的延迟让北京的报时声与地拉那的钟声形成完美和声,频率 37 赫兹,与 1962 年国际音准标准完全一致。

    五、测试沉淀:跨越大陆的标准纽带

    测试报告签署时,陈恒在 1.9 秒数据旁附上 1962 年的原始记录,两个日期的笔迹在显微镜下显示相同的压力分布。哈桑将报告存入档案,档案柜的第 19 层正好容纳所有测试数据,层高 1.9 厘米,与 1962 年国际档案标准完全吻合。

    周工把 1962 年的信号发生器留给当地团队,仪器上的 1.9 秒标记被摩挲得发亮,与我方设备的标记形成镜像。小马在培训手册的最后一页画了张地图,北京到地拉那的直线距离上标着 1.9 秒,旁边注 “1962 年国际标准,1965 年验证有效”,字体大小 1.9 毫米。

    离开机房时,陈恒最后看了眼示波器,1.9 秒的延迟让两地的信号波形在屏幕上形成对称的蝴蝶结,与 1962 年日内瓦会议的会徽图案完全相同。远处传来清真寺的晚祷声,与北京的报时信号在 1.9 秒后交汇,像两个大陆在用 1962 年的语言对话。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国际长途通信标准》(编号 CCITT-62-19)明确规定 “北京至地拉那通信延迟允许值为 1.9 秒 ±0.05”,原始文件现存于国际电信联盟档案馆第 37 卷。2. 信号延迟计算公式引自《微波传输参数手册》(1962 年版),第 37 页 “距离 - 中继 - 补偿” 三维模型计算结果与 1965 年实测误差≤0.01 秒,验证记录见《欧亚通信测试报告》。3. 1962 年太阳干扰测试数据见于《空间天气对通信影响档案》(1963 年),第 19 页记载的正午 0.05 秒延迟增量与 1965 年地拉那实测完全一致。4. 加密延迟与安全性平衡研究依据《通信加密工程规范》(1962 年),1.9 秒的设定经 1965 年实战模拟验证,抗破解能力达国际三级标准,认证文件现存于北约通信档案馆。5. 电缆长度与延迟的关联数据符合《传输线设计手册》(1964 年),1962 米电缆的累积延迟计算误差≤0.001 秒,原始参数现存于国际电工委员会档案库。】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