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 > 第90章 铁骑出玉门

第90章 铁骑出玉门(2/2)

个城市都在颤抖。穆斯塔西姆惊愕地站起身来,望向窗外,只见三十架巨大的回回炮同时投掷,燃烧的《石经》拓本如流星雨般从天而降。

    其中一颗火球如同被命运指引一般,径直击中了图书馆的穹顶。瞬间,火焰熊熊燃烧起来,羊皮卷在火中化为灰烬。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一片废墟中,一本《孟子》的竹简却完好无损地浮现出来。

    穆斯塔西姆瞪大了眼睛,他快步走到那本竹简前,仔细端详着。原来,当年王玄策命人用防火漆处理过所有赠书,这才使得这本《孟子》在大火中得以幸存。

    正当穆斯塔西姆对这本神奇的竹简感到震惊时,宫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他回过神来,只见唐军的铁骑如汹涌的波涛般冲进了“和平门”。

    穆斯塔西姆心中一紧,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黄金弯刀。然而,当他的手触碰到刀柄时,却突然感觉到一股异样的颤抖。他定睛一看,只见刀身上不知何时竟爬满了青铜藓,这些青铜藓组成了四个清晰的汉字——“得道多助”。

    ---

    战后的巴格达一片狼藉,废墟中弥漫着烟尘和死亡的气息。王玄策独自一人站在这片废墟之上,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和渺小。

    怀中的《贞观政要》突然掉落,仿佛是被某种力量所驱使。书页在风中翻飞,最终停在了某一页,上面是李瑾瑜的朱批。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朱批的旁边,竟多了一行新字:“文化为种,武德为壤。”

    王玄策凝视着这行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行字似乎是对他此次西征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他所追求的文化交流的一种肯定。

    远处,幸存的阿拉伯学者们正忙碌地从灰烬中抢救着典籍。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烟灰,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

    突然,一个满脸烟灰的年轻人抬起头,用生硬的汉话喊道:“能教我《孟子》真正的意思吗?”这个年轻人的声音在废墟中回荡,打破了周围的沉寂。

    王玄策转身望去,与年轻人的目光交汇。他看到了年轻人眼中的真诚和对知识的渴求,心中不禁一动。

    他抚摸着陌刀上新添的缺口,那里卡着半片新月金饰。这是他在战斗中留下的痕迹,也是他与这片土地的一种联系。

    刹那间,他想起了归墟青铜树下母亲的话:“嫁接不是替代,是让不同的枝条共享同一棵大树的根系。”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让他对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风沙渐渐漫过战场,掩盖了废墟和残骸。然而,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新一轮的文化浸润正在悄然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