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执着航行。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生以“还我河山”为志,将满腔赤诚化作《满江红》中的慷慨悲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青年投军到挥师北伐,他率领“岳家军”与金兵大小数百战,屡建奇功。即便面对朝廷的十二道金牌召回、奸臣的诬陷迫害,他依然坚守抗金报国的理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精忠报国”四个字,不仅刻在他的背上,更融入他的生命,成为支撑他一生坚持的精神支柱。
近代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探索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留学归国后,他面对“中国贫油论”的断言,坚信祖国大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带领团队踏遍千山万水,提出了着名的“地质力学”理论,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奠定了科学基础。即便在晚年身患重病,他依然坚持工作,在病床上绘制地质图、撰写学术论文。他曾说:“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这份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让他在地质探索的道路上执着前行,成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堪称理想驱动坚持的典范。1955年,已经在美国功成名就的钱学森,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历经五年艰难险阻,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说:“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此后数十年,他隐姓埋名,投身于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中国国防事业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为国效力”的理想,支撑着他跨越重重阻碍,在科研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那些闪耀着持之以恒光芒的身影,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复兴、人类的进步,从来都离不开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从“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求知者,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者;从“十年磨一剑”的工匠,到“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者,他们以行动诠释着坚持的意义,用岁月书写着奋斗的华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航程中,既有风和日丽的坦途,也有惊涛骇浪的险滩。唯有以持之以恒为舟,以理想信念为帆,方能在时代的深海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让我们以古人为镜,以榜样为灯,在平凡的日子里坚守初心,在艰难的考验中砥砺品格,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回望来时路,那些曾经的汗水与泪水,都将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指引我们继续向着理想的彼岸坚定前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