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野麦疯长 > 第116章 深夜归村

第116章 深夜归村(1/2)

    ### **一、深夜归村**

    出租车在村口停下时,已是夜里十点多。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解毒藤实验基地的铁栅栏映出一道道银色的影子。余小麦付完车费,三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基地走去。夜风裹挟着解毒藤特有的清冽气息,草丛里的蟋蟀叫得正欢。

    \"明天考察团几点到?\"陈志明伸了个懒腰,脖颈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九点整。\"陆远山看了眼手机,\"马村长刚才发消息,说明天要先开个短会。\"

    实验基地的值班室还亮着灯,技术员小张正在整理资料,见他们回来连忙起身:\"陆老师,马村长说让你们回来后去他办公室一趟。\"

    三人来到基地东侧的二层小楼。马村长正在泡茶,见他们进来立刻招呼:\"可算回来了!考察流程有变动,县里新来的科技局副局长要重点看解毒藤的萃取工艺。\"

    ### **二、考察准备**

    清晨六点,基地就忙碌起来。余小麦被消毒车的声音吵醒,推开窗看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技术员正在清洗实验器材。晨雾中,成片的解毒藤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深绿色的叶片上还挂着露珠。

    她洗漱完下楼,发现陆远山已经在实验室了。他今天穿着熨烫平整的白大褂,正在调试离心机。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给他镀上一层金边。

    \"早。\"他头也不抬地说,\"陈医生去仓库清点样品了。\"

    余小麦注意到实验台上整齐排列着十几个玻璃器皿,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萃取液。\"这些都是今天要展示的?\"

    \"嗯。\"陆远山调整着显微镜,\"从初级提取物到精炼成品,每个环节都要演示。\"

    马村长匆匆进来:\"县里的车队提前出发了,二十分钟后到。\"

    ### **三、领导莅临**

    九点整,三辆黑色轿车驶入基地大门。为首的车上下来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身后跟着几个提着公文包的随行人员。

    \"那位就是新上任的科技局郑副局长。\"马村长小声介绍,\"旁边穿藏青色西装的是县农业局林科长,后面那个拿摄像机的应该是县电视台的。\"

    郑副局长亲切地与工作人员握手,当走到陆远山面前时,眼睛一亮:\"久仰陆博士大名,您在《农业生物技术》上发表的那篇关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的论文,我可是拜读过好几遍。\"

    陆远山微微颔首:\"郑局长过奖了。\"

    余小麦注意到队伍最后面有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正仔细打量着基地的每个角落,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

    \"那位是?\"她小声问马村长。

    \"乡科技办的周副主任,听说以前在省农科院工作过。\"

    ### **四、实验演示**

    会议室简短的汇报会后,考察组来到核心实验区。陆远山戴上无菌手套,开始演示解毒藤初级提取过程。

    \"我们采用低温萃取技术,最大限度保留活性成分。\"他熟练地操作着仪器,淡绿色的液体缓缓流入收集瓶。

    郑副局长凑近观察:\"这个色泽比上次在省里看到的样品更纯净啊。\"

    \"改进了过滤工艺。\"陆远山指向另一台设备,\"现在采用分子筛分级过滤,纯度提高了12%。\"

    周副主任突然提问:\"这个工艺的能耗怎么样?如果规模化生产,成本会不会太高?\"

    实验室里顿时安静下来。陆远山不慌不忙地调出一组数据:\"经过优化,目前每吨原料的能耗降低了18%。这是详细的成本分析表。\"

    郑副局长满意地点头:\"数据很扎实。周主任,这方面你要多向陆博士请教。\"

    ### **五、种植基地考察**

    上午十点半,考察组来到露天种植区。成片的解毒藤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几名工人正在采收成熟的叶片。

    \"这一片是去年新培育的品种。\"陆远山拨开叶片展示其背面紫色的脉络,\"抗病性更强,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了15%。\"

    林科长蹲下身仔细查看:\"这个品种适合推广到其他地区吗?\"

    \"正在做适应性试验。\"陆远山指向远处的几个大棚,\"那里模拟了不同气候条件,数据很乐观。\"

    周副主任又插话:\"我注意到你们用的有机肥成本不低,有没有考虑过替代方案?\"

    余小麦看见陆远山嘴角微微绷紧,但他回答的语气依然平稳:\"我们测试过七种肥料配方,目前这个在品质和成本上达到了最佳平衡。\"

    ### **六、突如其来的测试**

    中午在基地食堂用餐时,郑副局长突然提议:\"陆博士,听说你们的快速检测仪很先进,不如现场演示一下?\"

    工作人员立刻拿来几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不同产地的解毒藤样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