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野麦疯长 > 第110章 田野上的希望

第110章 田野上的希望(1/3)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解毒藤试验田翠绿的叶片上,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余小麦蹲在田垄边,手指轻轻拨开一片心形叶子,检查下面的土壤湿度。

    \"湿度刚好。\"她自言自语道,在记录本上打了个勾。远处传来脚步声,她抬头看见陆远山和陈志明沿着田埂走来。陆远山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几份文件;陈志明则换上了基地准备的胶鞋,正用手机拍摄田里的植株。

    \"早啊。\"陆远山走近,递给她一杯豆浆,\"趁热喝。\"

    余小麦接过豆浆,温度透过纸杯传到掌心。\"陈医生睡得好吗?\"她问道,注意到陈志明眼下的黑眼圈。

    \"比上海安静多了。\"陈志明笑着蹲下身,仔细观察一株解毒藤,\"就是半夜被什么动物的叫声吵醒过一次,像是猫又不像。\"

    \"可能是果子狸。\"陆远山也蹲下来,指着植株的根部,\"你看这个生长状况,比去年同期的样本粗壮了15%左右。\"

    陈志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型放大镜,仔细检查叶片脉络:\"叶绿素含量看起来很高。你们改良了施肥配方?\"

    \"是小麦的主意。\"陆远山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她在传统有机肥里添加了少量稀土元素。\"

    余小麦感到脸颊微热,低头啜了一口豆浆。甜度刚好,是她喜欢的口味——陆远山总是记得这些小细节。

    陈志明沿着田垄向前走,突然在一株开花的解毒藤前停下:\"这花......\"他小心地托起一朵淡紫色的小花,\"你们采集过花部的药用成分吗?\"

    陆远山和余小麦对视一眼。\"主要研究集中在根茎部分,\"余小麦回答,\"花朵的产量不稳定,所以......\"

    \"太可惜了。\"陈志明轻轻摘下那朵花,放在掌心,\"去年《自然》子刊上有篇论文,指出解毒藤花中的某些次生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有特殊保护作用。\"

    陆远山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具体是哪一期?作者是谁?\"

    \"哈佛团队做的研究。\"陈志明从手机里调出一张照片,\"我正好存了摘要。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表,\"花青素衍生物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改善率达到37%。\"

    余小麦凑近看那张图片,发丝不经意擦过陆远山的肩膀。她闻到陆远山身上淡淡的肥皂香气,混合着田野间泥土的芬芳。陆远山的手指停在笔记本上方,似乎忘了继续记录。

    \"你们就没想过扩大种植规模吗?\"陈志明环顾四周,指着远处几块闲置的农田,\"国家现在提倡特色农业,这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好机会。\"

    陆远山合上笔记本,叹了口气:\"资金是个大问题。目前只有五户村民和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他指向试验田西侧,\"那边三亩地是村民余老四家的,去年开始种解毒藤,收入比种水稻提高了40%,但推广需要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

    \"最重要的是县里的政策扶持。\"余小麦补充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记录本的边缘,\"没有政府背书,农民不敢冒险改种新作物。\"

    陈志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解毒藤的药用价值被严重低估了,特别是这花......\"他忽然转向陆远山,\"我记得你大学时做过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陆远山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阳光,遮住了他的眼神。

    \"科研思维不会过时。\"陈志明拍拍他的肩,\"如果能证明花朵的价值,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会大很多,对农民也更有吸引力。\"

    三人沿着田埂继续前行,陆远山详细介绍着每块试验田的不同处理组。余小麦注意到他的步伐比平时慢,右腿似乎有些不适——肯定是昨天长途驾驶又熬夜看资料导致的旧伤复发。

    \"要不要休息一下?\"她轻声问。

    陆远山摇摇头:\"没事。\"但他不自觉地用手按了按右腿外侧。

    \"我渴了。\"陈志明突然说,\"能不能回实验室喝点水?\"

    陆远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好,正好给你看看我们最新的提取设备。\"

    回实验室的路上,余小麦故意落在后面。经过基地的小药圃时,她迅速采了几片薄荷和艾草,塞进工作服口袋。

    实验室是基地最现代化的建筑,虽然面积不大,但设备齐全。余小麦熟练地烧水泡茶,悄悄把刚才采的草药放进陆远山的杯子里。陈志明则好奇地打量着墙上的工艺流程图和样品柜里排列整齐的提取物样本。

    \"这套设备是去年省科技厅资助的。\"陆远山指着角落里的超临界萃取装置,\"不过处理量还是太小,工业化生产需要更大规模的......\"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话。余小麦打开门,看到村支书老李站在门外,额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