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口径的枪身被镀了层哑光黑,握把换成橡胶防滑材质,老迈克还贴心地在旁边放了盒定制的低后坐力子弹。
角落里的柜子里摆着战术配件:防弹衣是最新的龙鳞甲,能抵御7.62毫米穿甲弹,重量却比传统凯夫拉轻30%;战术头盔带内置耳机和通讯器,护目镜能防闪光弹;甚至有套破门工具,液压剪、撞门锤、爆破索一应俱全,艾伦说都是海豹突击队的同款。
“老迈克特意交代,”艾伦指着墙上的挂钩,“这里的每把枪都只做了基础保养,扳机行程、复进簧力度这些核心参数全没动,就等您亲自调试——他说‘趁手的家伙得自己焐热’。”
唐·本杰明拿起那把格洛克19,枪身的重量和手感刚好贴合手掌,他拉动套筒,感受着弹簧的张力,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老迈克果然懂他——再好的武器,也得经过主人的手改装,才能成为身体的延伸,就像这33楼的防御系统,再精密也得靠人来掌控,才能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堡垒。
“告诉老迈克,”他放下手枪,声音里带着满意,“这些家伙,我会亲自‘调教’。”
茶室会客区在客厅另一侧,比书房更私密。茶台是整块的黑檀木,纹理像流动的水,上面摆着套明代风格的紫砂壶,旁边的博古架上放着米歇尔带来的真迹——一幅齐白石的虾趣图,墨色浓淡相宜,虾的触须仿佛在动;还有幅徐悲鸿的奔马图,挂在茶台对面的墙上,马的肌肉线条张力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纸面。
“这黑檀木茶台是从非洲运回来的,”李哥摸着茶台边缘,“光运费就够买辆轿车了。米歇尔小姐说这些画是家里收藏的,特意带来镇场子,平时都锁在保险柜里呢。”
最后是小型医疗室,白色的墙面透着专业感。靠墙的柜子里摆满了药品——从日常的感冒药、消炎药,到急救的止血粉、吗啡、肾上腺素;仪器更是齐全: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便携式超声仪,甚至有台小型血液分析仪,能快速检测血型和感染指标。
“这里的药品每三个月换一次,”艾伦指着冰箱,“里面的疫苗都是冷链运输的,炭疽、霍乱、狂犬病的都有,应对各种极端情况。墙角的急救箱是军用级的,能在野外做小型手术。”
一圈看下来,唐·本杰明停在客厅中央,看向艾伦:“整层的独立系统具体怎么说?”
艾伦调出平板上的图纸:“空气系统用的是HEPA过滤器,能过滤病毒和化学毒气,独立的新风管道从楼顶直接吸气,不和其他楼层共用;水系统有两套,一套接市政供水,另一套是地下深井,配备紫外线消毒,就算市政水被污染,也能保证饮用水安全;防御系统更全面,窗户是防弹玻璃加金属百叶窗,能抵御手榴弹的冲击波;楼顶有红外探测器和无人机干扰器,300米内的无人机都会被击落;电力系统是双备份,主电网断电后,柴油发电机能支撑72小时,之后自动切换到太阳能电池板。”
李哥在一旁补充:“软装都是米歇尔小姐盯的,窗帘是遮光防火的,地毯能阻燃,连抱枕里的棉絮都是防霉菌的。她说这地方不仅是办公室,得像个家——您看这几幅真迹,摆在这里就有股烟火气,不像那些冷冰冰的写字楼。”
唐·本杰明看向墙上的奔马图,徐悲鸿的笔触苍劲有力,马的眼神里透着股一往无前的劲。他忽然笑了——从枪林弹雨的谈判场,到这步步为营的顶层私域,原来最坚实的堡垒,从来都不是冰冷的钢铁和代码,而是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一本常看的书,一张舒服的床,一杆顺手的球杆,甚至一幅能让人静心的画。
“费心了。”他拍了拍李哥和艾伦的肩膀,“就按这个标准收尾,有需要调整的,直接找米歇尔。”
米歇尔走过来,递给他一杯刚泡好的茶:“还满意吗?”
唐·本杰明接过茶杯,茶香混着房间里的白茶香,心里一片踏实。他知道,当外面的风雨再大,这或许就是比任何防御系统都更可靠的“安全区”。
唐·本杰明看着远处的彩虹渐渐散去,心里忽然踏实了些。从18楼的“地狱”到21楼的“战场”,再到33楼的“堡垒”,这栋楼像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他知道,无论接下来要面对多少风雨,至少在这里,他有足够的底气和空间,去应对那些藏在暗处的刀光剑影。
夕阳的金辉透过落地窗,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客厅里的香氛依旧在空气中弥漫,远处的城市渐渐亮起灯火,像撒在大地上的星辰。唐·本杰明知道,这栋楼不仅是办公的地方,更是他的铠甲——而身边的这个人,是他最坚实的软肋,也是最可靠的后盾。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