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并非鲁莽。\"张良展开一卷竹简,\"这是荀彧刚送来的军报,我军粮草可支三年,新式军械也已配发全军。\"
秦琼补充道:\"岳飞在江州训练的水师已成,可沿黄河抵达边境。南方无忧...\"
于谦却摇头:\"你们只算军事,可算过民心?连年征战,百信苦不堪言,若再强征,恐生民变!\"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摞竹简:\"这是各郡县上报的民情,你们看看!\"
张良翻阅片刻,脸色渐变:\"竟有这么多......\"
\"大王只看到疆域图上的城池,却看不到民间疾苦。\"于谦痛心道,\"若因此失了民心,就算打下江山又如何?\"
三更鼓响,烛泪堆叠。张良终于打破沉默:\"其实......未必没有两全之策。\"
秦琼急问:\"子房有何高见?\"
\"可先取李世民。\"张良蘸着酒水在案上画图,\"他势力最弱,又与我们接壤。速战速决后,再决定是否对秦国出兵。\"
于谦沉思片刻:\"若只对李世民用兵,倒可一试。但必须保证三个月内结束战事,且不得加赋。\"
\"至于秦国......\"张良继续道,\"可派使者与嬴政谈判,以钥匙为筹码,继续换取停战协定。\"
秦琼拍案叫绝:\"妙!这样我们既能扩充实力,又不至于两线作战!\"
于谦却盯着张良:\"你确定能说服大王?\"
张良苦笑:\"总要一试。\"
次日清晨,宁晨果然微服来到于谦府上。
\"于爱卿,昨夜睡得可好?\"宁晨似笑非笑地问。
于谦不卑不亢:\"臣彻夜未眠,写了这份《安民十策》,请大王过目。\"
宁晨翻阅良久,突然道:\"张良都跟你说了?\"
\"是。\"于谦直视宁晨,\"臣依然反对全面开战,但若只对李世民用兵......\"
\"三个月?\"宁晨挑眉,\"你当李世民是纸糊的?\"
于谦坚持道:\"若准备充分,并非不可能。臣请求带秦琼杨再兴二人前往青州与韩大将军一起。\"
宁晨来回踱步,突然站定:\"好!就依你们之计。但有个条件!\"
他盯着于谦,\"此战若胜,往后军政大事,不得再如此顶撞于孤。\"
于谦深深拜下:\"臣,遵旨。\"
五日后,青州城外尘土飞扬。于谦、秦琼、杨再兴率领三千亲兵抵达时,韩信早已在城门等候多时。
\"于大人!\"韩信拱手笑道,\"听说你在朝堂上把大王气得够呛?\"
于谦苦笑:\"韩将军就别取笑我了。\"
韩信拍拍他肩膀:\"走,进城详谈。\"
中军大帐内,沙盘上插满了代表各方势力的旗帜。韩信手持竹鞭,指向鹿城:\"李世民现有兵力八万,另外还有三万是铁木真驻扎在边境的铁骑。\"
秦琼皱眉:\"金国骑兵来去如风,确实棘手。\"
\"更麻烦的是地形。\"韩信竹鞭划过鹿城外围,\"这里一马平川,正适合骑兵冲阵。\"
杨再兴突然道:\"能不能引他们入山地?\"
\"难。\"韩信摇头,\"李世民不是傻子。\"
于谦突然开口:\"既然不能消灭金国骑兵,能不能......让他们主动退兵?\"
众人一愣。韩信眯起眼睛:\"于大人有何高见?\"
\"铁木真援助李世民,我猜测应该是为了青州六郡。\"于谦指着地图,\"如果我们放出消息,说秦国正密谋进攻金国...\"
韩信眼前一亮:\"好一招调虎离山!\"
秦琼补充道:\"同时可派轻骑骚扰金军粮道。游牧民族最惜战马,若断了草料供应......\"
\"妙!\"杨再兴拍案,\"我再率弓弩手埋伏,专射马腿!\"
韩信沉思片刻:\"还不够。必须让李世民分兵。\"他指向沙盘上湖州附近的宛城,\"这里是李世民囤粮之地,若派奇兵偷袭......\"
\"要不要调动岳飞训练的水师?。\"于谦建议。
韩信却摇头:\"太慢。我要的是速战速决。\"他突然看向秦琼,\"听说你与李靖交过手?\"
秦琼点头:\"此人智勇双全,很难对付。\"
韩信冷笑,\"无妨,秦将军这次正面与他对抗,我会和杨将军绕小路直取宛城,避开金国铁骑。\"
经过一夜商讨,最终定计:
1.派死士在金国散布嬴政欲出兵边境的谣言。
2.杨再兴率轻骑切断金军粮道。
3.秦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