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 第17章 关门打狗?(一)

第17章 关门打狗?(一)(1/2)

    崇祯七年,夏。

    距离三路王师,以“东征开拓”之名,自大明本土,跨海远征朝鲜,已过去了整整两个月。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夏日的暑气,似乎被这座巨大宫殿的琉璃瓦与汉白玉,隔绝在外。御书房内,一片清凉,只有燃着的、用以凝神的龙涎香,散发着淡淡的、令人心安的烟气。

    朱由检,正平静地,审阅着刚刚通过最快军情渠道,从朝鲜前线,送抵京师的三份奏报。

    三份奏报,来自三位不同的藩王,其字里行间,也带着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

    第一份,来自北线的唐王朱聿键。奏报上的字迹,力透纸背,充满了昂扬的战意。他已率领“第一军团”,彻底攻占了朝鲜的平安道全境,将朝鲜与后金的陆路联系,完全切断。如今,其四万大军,已兵临朝鲜的西京——平壤城下。奏报的结尾,是毫不掩饰的请战:“臣已兵临平壤,然敌城坚固,若得陛下旨意,臣愿亲率铁骑,三日之内,为陛下,破此坚城!”

    第二份,来自中线的桂王朱常瀛。奏报的字迹,工整端方,一如其人。他在以“王道之师”的姿态,兵不血刃地,拿下黄海道首府海州之后,便稳扎稳打,向南推进,如今,已在朝鲜旧都开城一线,建立了稳固的防线与后勤基地。其奏报,通篇,都在讲述他如何安抚地方,恢复生产,并详细分析了汉城周边的地理与人心。“……万事俱备,只待陛下王命,臣,便可为陛下,取下汉城。”

    第三份,来自南线的潞王朱常淓。这份奏报,写得最为简短,也最为血腥。在经历了那场“先锋惨败”与随后的“血腥复仇”之后,他已经彻底攻占并“清扫”了整个全罗道。奏报的末尾,只有一句话:“全州已定,军心已固,臣,及麾下两万将士,枕戈待旦,听候调遣。”

    朱由检将三份奏报,缓缓放下。

    他走到那副巨大的朝鲜地图前,看着上面,那由他三位“王兄王弟”,所代表的三面旗帜,已经将整个朝鲜的西半部,撕扯得支离破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对汉城的半月形包围圈。

    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三路大军,看似各自为战,实则,已经将整个朝鲜,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吸引着北方饿狼的、鲜血淋漓的“诱饵”。

    他知道,朝鲜朝堂,在那样的恐惧之下,必然会向他们的“新主子”,发出最凄厉的求援。

    而他,也一直在等。等那条他早已布下的、来自朝鲜的“暗线”,为他送来,关于“饿狼”动向的、最后的消息。

    就在此时,东厂提督曹化淳,如同一个无声的鬼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御书房的门口。

    他的手中,捧着一个用火漆封好的、细细的竹筒。

    “陛下,”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尖细而又平稳,“朝鲜的‘客人’,终于,把咱们想要的东西,送来了。”

    朱由检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知道,曹化淳口中的“客人”,便是那位由昭显世子,派来京师的密使“朴先生”。在“万国来朝”大典之后,这位密使,便被东厂,以最周密的方式,“保护”了起来。而他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等待并传递,来自朝鲜朝堂的、最核心的情报。

    朱由检接过竹筒,取出了那张小小的、写满了密语的丝绸。

    这,正是那位朝鲜密使,冒着生命危险,从汉城,传递出来的、最新的消息。

    丝绸之上,记录了两份情报。

    第一份,是朝鲜朝堂,在巨大的恐慌之下,最终,向后金发出的那份“求援国书”的全文。

    当朱由检,看到信中,那些“倾国之力”、“天兵十数万”等充满了恐惧与夸张的言辞时,他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

    他将这份朝鲜国书,随手扔到了一旁,随即,打开了另一个、由曹化淳,从那名“后金内奸”的秘密渠道,所呈上来的竹筒。

    竹筒内,只有一张小小的、写满了密语的丝绸。

    这,正是那位于盛京的、身负血海深仇的贝勒,冒着灭族风险,送出来的一份投名状!

    朱由检展开丝绸,一目十行。

    随即,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中,第一次,爆发出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如同见到了最完美猎物般的、兴奋的光芒!

    这份秘奏上主要说二点,

    其一,朝鲜国书,已在盛京,引起滔天巨浪。大清国君臣上下,皆被明军在朝鲜,所展现出的、闻所未闻的恐怖战力,所深深震慑。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后金(大清)根据其探子在京师阅兵时,所观察到的“神武军”的装备细节,与此次三路明军所展现出的“超凡战力”,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他们自己,都感到不寒而栗的结论——

    “南朝小皇帝,已将其最为精锐、也是最为神秘的数万‘禁卫军’(即神武军),悉数,派往了朝鲜!”

    丝绸上,清晰地写着,后金的重臣范文程,在朝堂之上,对皇太极所做的判断:“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