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 第54章 移藩

第54章 移藩(1/2)

    死寂。

    一种宛如实质的、沉重到能压垮人脊梁的死寂,笼罩着苏州行辕的这间密室。

    御座之上的皇帝,已经有半柱香的时间,没有再说一个字。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三位宗室亲王,任由自己刚刚抛出的那番计划,在他们三人的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这个计划,由两道圣旨构成,一道名为《出海敕》,一道名为《推恩令》。

    一道通往天堂,一道坠入地狱。

    而选择权,似乎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这个计划的核心,石破天惊——皇帝,要收回分封在大明各处的所有朱家宗室的藩地。从今往后,汉地十八省之内,再无世袭罔替的宗亲藩王。

    这是在掘整个宗室的根!

    朱常瀛和朱常淓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这是比直接抄家灭族,更彻底的、对祖宗之法的颠覆。

    但紧接着,便是《出海敕》的内容,那是皇帝为“听话的”宗室,指出的一条前所未有的“生路”,或者说,“荣耀之路”。

    首先,皇帝承诺,所有愿意主动“退回”旧有封地的宗室,都将得到补偿——一片位于“传统汉地之外”的新领地。这片领地,可以是茫茫海外的富庶岛屿,可以是西域的千里沃土,甚至可以是尚未被大明铁蹄踏足的、更遥远的世界。

    在这片新的领土上,他们将不再是圈养的囚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诸侯王”。

    为了支撑起这个“诸侯王”的身份,皇帝赐予了他们一套令人无法拒绝的权力。

    其一,是身份。所有第一批响应号召的藩王,将被授予【儒林卫·大祭酒】的尊贵头衔。这并非虚职,而是意味着,他们有权以“儒林卫”的名义,组建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学宫卫队”,招募兵马,任命官员,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统治班底。

    其二,是人才。皇帝知道,光有头衔和土地还不够,藩王们需要能为自己所用的、出身高贵的“爪牙”和“钱袋”。因此,他赐予了这三位藩王,每人两个【儒林卫·博士】的初始名额。

    “博士”,是儒林卫体系中,仅次于大祭酒的高级职衔。这两个名额,就是皇帝递给他们的、用以撬动江南世家大族的“金钥匙”。

    朱常瀛几乎是立刻就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他可以拿着一个“博士”的名额,去找江南某个富可敌国的盐商家族,对他们说:“让你最出色的儿子,加入我的队伍。我封他为‘博士’,他将是我海外封国未来的宰相。作为交换,你们家族,要为我提供第一批远航的船队和金银。”

    他也可以拿着另一个名额,去找一个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的致仕阁老,对他说:“让你的嫡孙,追随于我。我封他为‘博士’,他将是新国土上的‘学宫领袖’,负责教化万民。作为交换,你们家族,要动用所有的人脉关系,为我在朝中斡旋,并为我招揽天下英才。”

    这是交易,是赤裸裸的利益捆绑!皇帝竟然在主动教他们,如何去收买和利用那些他刚刚清洗过的士绅阶级!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启动资金。皇帝的规定是,藩王们可以带走自己王府中所有的“浮财”——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但是,这些钱,不能白白带走。他们需要用这笔钱,向皇帝内库,去“购买”他们出海所需的一切。

    无论是士兵身上穿的精良铠甲,手中握的百炼钢刀,还是远航所需的海船、火炮,乃至口粮,都必须拿真金白银来换。

    朱聿键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这等于皇帝用藩王们自己的钱,武装了藩王的军队,同时,又将这些钱,从藩王们的库房,转移到了他自己的内库之中。一进一出,皇帝毫发无损,却盘活了整个战争机器。

    帝王心术,竟至于斯!

    而最让朱聿卷热血沸腾的,是皇帝给出的税收政策。藩王在新领地所获的一切产出,无论是矿山、贸易还是农业,前十年,皇帝只抽三成!十年之后,也只要五成!

    剩下的,全是他们自己的!

    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意味着,他们将拥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财政大权!他们将不再是伸手向朝廷乞食的废物,而是一个能自我造血、自我强大的……真正独立的王国!

    这就是《出海敕》,一条充满了未知风险,却也闪耀着无上荣耀和权力的道路。

    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另一道圣旨,《推恩令》。

    这个名字,让朱常瀛感到不寒而栗。因为他知道,汉武帝的“推恩令”,是历史上最温柔、也最残酷的、肢解诸侯的阳谋。

    皇帝的《推恩令》内容很简单:

    所有不愿“出海开拓”的宗室,也可以,那就留在原地。但是,旧有的、广袤的封地,一样要被收回。皇帝会“恩赐”给他们一块新的、小得多的田庄,这块田庄的产出,不多不少,“正好足够本支家族百人,三代富贵吃食”。

    同时,王府内九成的浮财,都要“捐献”给国库,以“助军兴”。

    从此以后,他们将不再是“王”,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