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 第43章 大军南渡

第43章 大军南渡(1/2)

    自扬州“分赃大会”后,休整五日,那支刚刚品尝过鲜血与财富滋味的“淮右忠义军”,便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新的征程。他们的欲望,如同被点燃的干柴,需要更多叛逆的家产和土地,来作为燃料。

    皇帝朱由检,没有让他们等太久。

    中军大帐一声令下,驻扎在扬州城外的四万天子亲征大军,正式拔营启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苏州,江南叛军的最后巢穴!

    大军分为两部。两万玄甲神武军,簇拥着天子的龙旗与御驾,居于中路,他们如同沉默的钢铁山脉,是整个军团最坚实的脊梁。而两万赤甲淮右忠义军,则在李本固和常经武等新晋将领的带领下,作为大军的先锋和两翼,他们像两股奔腾的赤色岩浆,充满了对外掠夺的狂热和对军功的无尽渴望。

    这支赤黑相间的死亡洪流,沿着大运河,向着苏州的方向,缓缓地、却又充满了无可阻挡的威压,碾了过去。

    与此同时,长江以西,镇江府。

    刚刚光复此地的梅春,也接到了由东厂信使送来的、皇帝的亲笔圣旨。

    圣旨的内容,让整个孝陵卫大营,都为之沸腾。

    朱由检在圣旨中,对梅春及其麾下孝陵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忠勇,给予了最高规格的褒奖。他不仅不问其“兵谏”之罪,反而追赠其先祖梅殷“忠愍”谥号,并正式授予梅春“平叛左路总兵官、太子少保”之衔,令其部即刻东进,与御驾亲军,合围苏州!

    “弟兄们!”梅春手持圣旨,对着他那一万五千名军容严整的孝陵卫将士,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陛下,没有忘记我们!太祖皇帝,也没有忘记我们!二百五十年的等待,今日,便是我等孝陵卫,重振雄风,为国尽忠之时!”

    “为陛下效死!为太祖靖难!”

    一万五千人的怒吼,响彻云霄。随即,镇江城门大开,这支同样身披赤红色铁甲的、充满了古典悲壮色彩的“太祖之盾”,也踏上了东征之路。

    苏州城外,叛军大营。

    沈逸,这位曾经智珠在握、意气风发的叛军领袖,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

    扬州陷落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将他所有的战略部署,都打得粉碎。更让他恐惧的,是皇帝在扬州所推行的那套“不留钱的屠杀”和“裂土分奴”的酷烈政策。

    他知道,皇帝这是在用最恶毒的方式,告诉所有江南士绅:投降,没有出路!等待你们的,只有家族的毁灭和子孙后代永世的沉沦!

    而现在,更坏的消息传来了。

    “报——!主公!南京梅春所部,已尽起大军,出镇江,正沿运河向东而来!”

    “报——!主公!皇帝亲率的四万大军,已过天长,兵锋正盛,前锋离此地,已不足三百里!”

    两路“王师”,一东一西,如同一双巨大的铁钳,正向着他所在的苏州,狠狠地夹了过来!

    中军大帐之内,一片死寂。那些前几日还在高谈阔论,商议着攻破行辕后如何瓜分利益的士绅头目们,此刻一个个面如死灰,噤若寒蝉。

    “怎么不说话了?”沈逸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一丝惨然的冷笑,“诸位的雄心壮志呢?你们的‘清君侧’呢?”

    “沈……沈公,”一名士绅代表,颤抖着声音说道,“这……这如何是好?两路官军,合计近六万之众,皆是百战精锐。我等……我等怕是……抵挡不住啊!”

    “现在知道怕了?晚了!”沈逸猛地一拍桌案,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在野外与这两支士气正盛的官军决战,无异于自杀。唯一的生路,就是利用苏州城的坚固城防和复杂水网,进行困兽之斗,或许还能拖到天下有变的那一天。

    “传我将令!”沈逸的声音,充满了决绝与疲惫,“放弃围攻钦差行辕!全军后撤,收缩所有兵力,退守苏州城!将城中所有粮草、兵甲、民壮,尽数征用!告诉所有人,苏州,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与城偕亡!”

    钦差行辕,那座被围困了近月之久,早已陷入弹尽粮绝边缘的孤岛。

    墙头之上,李自成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士兵,加固着一处刚刚被叛军的投石车砸出裂缝的墙体。他身边的每一个士兵,都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疲惫。他们已经开始杀马充饥,箭矢也已不足百支。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撑不了多久了。

    就在此时,城外那震天的喊杀声和鼓噪声,突然,毫无征兆地,渐渐平息了下去。

    “怎么回事?”李自成警惕地抬起头。

    他身边的陆文昭,也扶着墙垛,向外望去。

    然后,他们便看到了此生最为惊奇的一幕。

    城外那片将他们围困得水泄不通的、无边无际的叛军营垒,竟然……开始动了。他们不是在准备新一轮的进攻,而是在拆除营帐,整理行囊,一队队地,向后方的苏州城,缓缓退去!

    “他们……他们退了?”一名年轻的士兵,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