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力挺徐妙云,干翻朱棣 > 第四百七十二章 乌合之众

第四百七十二章 乌合之众(1/2)

    朱高炽很纳闷,难道说朝廷是一盘散沙?或者是一群乌合之众?

    都不对呀!大明立国初期,朝廷还是比较清明的,自己手下都是精挑细选的人才干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也不是乌合之众,怎么就没达到预想中的发展速度呢?

    黄易笑着问道:“高炽,听说过一个词叫乌合之众吗?”

    额……

    朱高炽尴尬的想吐槽,姨夫不会能偷听心声吧?我刚还说众文武不是乌合之众呢,您这是当面打脸呀。

    于是他摇头道:“姨夫,别的地方我不了解,在大明,至少在如今的东北大明,几乎八成的官员都是我亲自选拔的,绝对不是乌合之众。”

    黄易哈哈大笑,“我没有否定他们的个人才能。”

    “乌合之众说的未必是才干,也可能是凝聚力呢?试想一下,一条蛇有几个脑袋?如果有八个脑袋的话,到底这条蛇会爬向哪里?谁说了算?”

    额……

    朱高炽愣住了,思索片刻,语气没那么坚定了,“您的意思是说,中间因为个人的私心,从而出现阳奉阴违、拖延、贪功等等弊端?从而拖垮了整体?”

    不错!一点就通。

    “虽然很让人生气,但却是事实。就比如你朱家三兄弟吧,明明是亲兄弟,可以拧在一起干大事的,偏偏长了三个脑袋,一人一个想法,甚至一人一个私心,然后就成了一盘散沙。”

    朱高炽尴尬的红了脸,说一盘散沙都是姨夫给我们留着面子,我们兄弟三个甚至互相掣肘,皇子内斗就是在损耗大明,否则哪里会有今日被人战船围攻的场面?

    黄易感慨道:“万众一心是美好的,但也只是梦想罢了。”

    “但凡是人就有私心,每个人在处理公事的时候,难免想着为自己谋私利。”

    “你能保证自己选拔上来的个个是人才,但你能保证他们当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吗?是因为效忠于你这个太子?还是真的想为朝廷办事、为百姓办事?”

    额……

    朱高炽沉默了,确实保证不了,甚至都不用考察,七成都是为了升官发财。

    倘若不给这些人升官、不给他们发薪水,呵呵,最多三个月,太子东宫就得解散。

    “姨夫,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黄易点了点头:“你遇到的一切问题,前人都曾遇到过,并且思考过、尝试解决过。”

    “单说这个问题吧,解决的办法不止一条,比如汉武帝用的就是独裁手段,他不需要手下人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坚决执行他的命令就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在效仿他。”

    “甚至为了加强君主集权,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你皇爷爷废黜了丞相制度,改成内阁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丞相权力太大,可以制衡皇帝?于是就换成三个脑袋,让这三个脑袋互相制衡,最后只能由皇帝自己拿主意,久而久之内阁的三人就变成了分别执行命令的棋子。”

    “如果哪个棋子敢不听话,轻则被其他两个挤兑,重则清退换人,呵呵……帝王心术的手段还真是高明至极。”

    “说你皇爷爷不识字,没念过书,可这又怎样?天下的道理不全在书上,很多人书读了一屋子,道理懂了一箩筐,不还是没开窍吗?”

    朱高炽皱眉道:“姨夫,这样做可以收一时之效,遇到明君则可带领朝廷突飞猛进,若是遇到昏君可就是国之大害了,正如您之前讲的那个例子,举国之力奉养一人,这不完了吗?亡国也在顷刻。”

    黄易笑着点头:“是啊,所以有人想了另一个办法:统一头脑!”

    “既然朝廷数千文武长了数千个脑袋,里面装了数千个想法,那我何不把他们脑子里的想法统一起来,换成同一个想法呢?说白了就是把所有人的脑子洗一洗。”

    朱高炽傻眼了,“让所有人脑子里都装着同一种想法?这可能吗?”

    黄易哈哈大笑道:“当然可能。”

    “我问你,千百年来,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官官相护的道理?甚至连百姓都默认这是合理的?”

    朱高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黄易反问道:“可官官相护分明就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为什么还能流传至今,甚至被大众广泛接受呢?”

    额……

    是啊,为什么?我从未想过。

    “这不就是一种换脑子吗?历朝历代的贪官污吏们,不停给百姓灌输这种想法,以至于把黑的说成白的,甚至敢放到明面上义正辞严的喊出来。”

    “只是这种换脑子,用时较长,用了上千年。就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儒家思想同样被灌输、甚至沿用了上千年,也是毒害了百姓上千年。”

    “当所有人都认同,并且遵守儒家思想的时候,这不就是洗成功了吗?”

    “为什么君王都喜欢儒家?就是因为洗着简单呀,屡试不爽,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奴役百姓,让他们忘了自己是活生生的人,主动承认自己生来就是牛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