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绾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三天前。那时,考古队在三星堆遗址新发掘的祭祀坑中,意外发现了这个刻有神秘纹路的陨铁小球。当它与实验室中早已存放的古代青铜鼎残片产生共鸣时,投影幕上突然浮现出从未见过的星图。姜绾至今还记得,那一刻整个实验室都被笼罩在诡异的蓝光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小陈,准备更精密的注射装置。" 姜绾突然开口,声音打破了实验室的沉寂,"这次用微量注射,我要观察血清与陨铁的分子反应过程。" 她转头看向林教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之前的实验只看到了结果,这次我们要抓出背后的 ' 密码 '。"
林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同样充满期待:"我建议用最新研发的量子显微镜,它能捕捉到单个原子的运动轨迹。" 说完,他立即拨通电话,吩咐助手将设备从隔壁实验室搬来。
半小时后,特制的纳米注射器被固定在机械臂上,针尖细如发丝,能将血清以 0.01 毫升的精度注入陨铁小球的凹槽。小陈将提纯后的 A 型血血清倒入注射器,淡琥珀色的液体在针管里缓缓流动,透过显微镜能看到血清中的抗原分子在规律运动,像一群等待指令的士兵。
"启动高速摄像机,记录分子动态。" 姜绾按下控制键,机械臂缓缓移动,针尖精准对准陨铁小球表面最细的一道凹槽。当第一滴血清触碰到凹槽内壁时,摄像机捕捉到了惊人的一幕 —— 血清中的抗原分子突然加速,像被磁石吸引般涌向陨铁内部,而小球中的镝元素原子则从晶格中跳出,与抗原分子紧紧结合,形成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金色化合物。
"滴 —— 滴 ——" 仪器突然发出急促的提示音,陨铁小球的悬浮高度骤然提升,表面的螺旋纹路瞬间变得鲜红,像是有血液在里面流动。紧接着,投影幕上的星图发生了异变 ——"昆仑墟" 位置的红光突然剧烈闪烁,旁边原本空白的区域竟浮现出一串数字,从左到右依次排列:72、72、72……
"这是什么?坐标补全了?" 小陈激动地凑到屏幕前,却发现数字始终在 "72" 上循环,不像是常规的经纬度。姜绾却突然僵住,指尖颤抖着指向屏幕 —— 这个数字,与萧决体检报告上的心率数值完全相同!她清晰记得,萧决的心率无论何时都稳定在 72 次 / 分钟,既不受运动影响,也无情绪波动,当时她还以为是特殊体质,现在看来,这根本是某种预设的 "密码"。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死寂,只有仪器的嗡鸣声在空气中回荡。姜绾的思绪如脱缰野马,迅速翻涌出所有与萧决相关的细节:三个月前,他突然出现在考古队,自称是古文字专家;每次执行任务时,他对古代器物的熟悉程度都超乎常人;还有那个总不离身的青铜护腕,表面的纹路竟与陨铁小球上的如出一辙。
"快,调取萧决的心率监测数据!" 姜绾的声音带着急切,小陈立刻调出存档文件。当萧决的心率曲线与星图旁的数字同步播放时,实验室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 曲线的波动频率,与数字闪烁的节奏完美重合,连最细微的起伏都分毫不差。
"这不可能……" 一名研究员喃喃自语,姜绾却突然想起古代线的青铜护腕 —— 那种能随人体体温自动调整贴合度的镍钛记忆合金,不也是将人体特征与器物功能绑定吗?萧决的心率,或许就是解开陨铁小球秘密的另一把钥匙。
就在这时,林教授突然调出分子模型,屏幕上清晰显示出抗原与镝元素的结合结构。"你们看," 他指着模型中抗原的第三个凸起,"这个位点恰好嵌入了镝元素的原子间隙,形成了稳定的共振结构。" 他转动模型,让众人看清结合后的整体形态,"血清里的抗原能与陨铁中的镝元素产生共振,这种共振不仅能激活星图,还能解锁隐藏的信息 —— 比如这串心率数字。"
姜绾若有所思地看着模型,突然想起古代线墨家弟子提到的 "夏人以血饲器"。"古人或许不懂血型,也不懂分子结构," 她轻声说,"但他们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这种血脉与青铜器的神秘联系,并用最朴素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她的目光再次回到投影幕上,那串 "72" 还在闪烁,像是在呼唤着某个特定的人。
与此同时,古代线的魏国太庙偏殿里,青铜鼎内的星图仍在散发着金光。萧决站在鼎前,看着自己的血液在水中晕开,形成一道道红色的丝线,与鼎壁的星图纹路缠绕在一起。他能清晰感受到鼎身传来的温热,像是有某种力量在与自己的血脉呼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