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绾戴着手套的手指拂过竹面,第三十七片竹简突然从中弹出,背面的朱漆绘图在烛光下渐渐清晰:365 个小人围绕青铜鼎跪拜,鼎耳的齿轮正将红色气流导入地下,气流的走向与昆仑墟舆图的星砂脉络完全一致。她用青铜尺测量鼎身高度,与现代实验室复原的祭祀鼎误差小于 0.3 厘米,而小人的排列密度,恰好等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能量节点分布,“这不是普通的祭祀记录。” 她盯着图中某个小人手中的青铜铲,铲头的角度与沈彻挖掘队使用的钻探机钻头角度分毫不差。
萧决将竹简浸入星砂溶液,模糊的字迹立刻变得清晰。“以三百六旬有五日为一祀” 的下方,浮现出用朱砂补写的注释:“一旬能量,可抵星砂三月之聚。” 当他用指甲刮擦注释,指甲缝里残留的物质与青铜大立人气孔中的星际尘埃成分相同,都含有高浓度的氦 - 3 元素。“是能量换算公式。” 姜绾突然想起现代线的检测报告,365 人牲的生命能量总和,正好等于参宿四超新星爆发一次释放的氦 - 3 能量当量,“所谓‘五星之气’,就是将生物能转化为星际能量的过程。”
现代线的实验室里,林教授团队正在解析这卷竹简的三维扫描图。当 365 个小人的坐标被输入星图系统,屏幕上自动生成与三星堆神树相同的枝干分布,第七根枝干的榫卯结构中,恰好嵌着与竹简齿轮纹相同的齿痕。“每个小人都是能量转换器。” 他放大图中鼎下的阴影,发现阴影的面积随小人数量增加呈现几何级增长,增长曲线与参宿四的亮度变化曲线完全重合,“先民通过人牲数量控制能量输出强度,就像调节电路的电阻。”
古代线的太庙深夜,姜绾让墨家弟子按竹简记载的方位摆放青铜鼎。当最后一只鼎归位,地面突然震动,365 个用白灰画出的人形轮廓自动浮现,轮廓边缘的星砂颗粒开始按 “十二辰” 分组,每组的颗粒数量正好对应着不同月份的太阳黑子活动强度。萧决的蛊虫突然飞向 “子” 组轮廓,啃出的星图缺口与现代实验室中义肢失控时的星图缺口完全吻合,“是动态能量场。” 他看着蛊虫在轮廓间穿梭的轨迹,与参宿四行星系的引力线形成完美映射。
九鼎生物的情报部门通过卫星拍摄到竹简内容,沈彻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 “合四象” 三个字,眼底闪过一丝狂热。他立刻让研发团队按四象方位摆放青铜义肢,当北方玄武组的义肢同时激活,实验室的氦 - 3 检测仪突然爆表,数值波动周期与《祀典》记载的 “五日一循环” 完全同步。“四象是能量增幅装置。” 首席研究员指着屏幕上的能量场模拟,四个象限的能量叠加处形成与昆仑墟天枢相同的螺旋结构,“这不是祭祀仪式,是古代的核反应堆。”
姜绾团队截获的竹简残片显示,“聚五星之气” 的下方刻着一行极小的甲骨文:“气满则鼎鸣,鸣三声而星动。” 当林教授将这行文字转化为声波频率,与青铜鼎共振时的 432Hz 频率叠加,竟合成了参宿四的脉冲信号。更惊人的是,信号中的加密段与萧决心脏神经网的核心序列完全一致,“是生物密钥。” 他突然想起殉葬坑那具女性骸骨的齿轮,齿牙间隙的微型星图中,恰好标注着与 “三声鼎鸣” 对应的时间节点。
古代线的青铜鼎在午夜突然发出第一声鸣响,震得太庙梁柱上的星砂簌簌落下。姜绾望着鼎内翻腾的红色气流,气流中浮现出与现代实验室相同的能量公式:生物能 × 齿轮转速 = 氦 - 3 能量。当第二声鸣响传来,365 个人形轮廓突然喷出蓝色火焰,火焰的光谱与璇玑阴阳镜的防御频率完全相同。萧决突然注意到,某个人形轮廓的头部位置,嵌着与现代 A 型血志愿者相同的星图胎记,连淡青色的纹路走向都分毫不差。
墨家弟子在竹简的夹层中发现了一卷丝帛,上面用夏朝文字记载着人牲的筛选标准:“逢荧惑守心之日,取生辰合凶星者,其血可通星路。” 当姜绾将这些标准与魏国《人牲簿》比对,发现符合条件的人牲血型全是 A 型,而他们的基因序列中,都含有与星砂颗粒互补的抗原结构。“是定向筛选。” 她盯着帛书中 “剔骨为器” 的注解,突然想起殉葬坑骸骨胸腔的齿轮安装位置,正是心脏神经网最密集的区域,“这些人牲不是被杀死的,是被改造成了生物齿轮。”
现代线的模拟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当 A 型血的干细胞被注入星砂溶液,细胞的线粒体突然呈现出齿轮状旋转,旋转产生的能量波与祭祀鼎的鸣响频率完全同步。林教授将旋转周期与参宿四的自转周期比对,误差仅 0.3 天,“《祀典》记载的‘三百六旬有五日’,其实是生物齿轮的最佳运转周期。” 他放大细胞的电镜照片,发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