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选择在一个周末的夜晚,坐在新工作室的窗前,开始着手准备《荷塘月色》的发布。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窗内是柔和的台灯灯光。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熟悉的文字跃然屏上: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重新“创作”这篇散文,杨晨的心情格外平静。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夏夜,跟着朱自清的脚步,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画面感和意境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到这里,杨晨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停下笔,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文字中的美感。他知道,这样的文字,在蓝星的散文创作中,是多么的稀缺和珍贵。
《荷塘月色》很快就“创作”完成了。杨晨通读了一遍,感觉非常满意。他没有急着发布,而是先将文章发给了林薇,请她帮忙看看。
林薇很快就回复了信息,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晨哥,这篇散文太美了!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个荷塘,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得到林薇的肯定,杨晨更加有信心了。他决定,将《荷塘月色》同时发布在龙文书城的散文板块和投稿给《龙国文艺》杂志。他希望,这篇散文能同时在网络和传统文学领域引起关注。
《荷塘月色》在龙文书城发布后,并没有像《俗人回档》那样迅速爆红。散文板块本身就是小众领域,关注的人不多。最初的几天,文章的阅读量和评论数都很少。
“文笔不错,意境很美,但是感觉有点太‘文绉绉’了,不太好懂。”
“写的是荷花吗?感觉描写得太细腻了,有点像画工笔画。”
“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但是这种风格的散文,现在好像不太流行了。”
评论区的留言大多是中性的,有欣赏文笔的,也有觉得不太接地气的。杨晨对此并不意外,他知道,这样的经典散文,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来发现。
与此同时,《龙国文艺》杂志的编辑也收到了杨晨的投稿。《龙国文艺》是龙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之一,以刊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闻名。编辑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投稿,杨晨的《荷塘月色》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他们的注意。
直到一周后,一位资深编辑在整理投稿时,无意中看到了《荷塘月色》。当他看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时,就被吸引住了。他一口气读完了整篇文章,久久不能平静。
“太美了!简直是太美了!”编辑忍不住赞叹道,“很久没有读到这么有韵味的散文了。这文笔,这意境,简直可以和那些名家大师媲美了!”
他立刻将《荷塘月色》推荐给了主编。主编读完后,也赞不绝口:“好文章!真是好文章!很久没有读到这么纯粹的散文了。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又蕴含着淡淡的哀愁,这种境界,太难得了!”
主编当即决定,将《荷塘月色》刊登在下一期的《龙国文艺》上,并作为重点文章推荐。
《龙国文艺》新一期出版后,立刻在文学圈引起了轰动。很多读者和评论家都被《荷塘月色》的美所震撼。
“《龙国文艺》这期的《荷塘月色》,大家读了吗?简直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散文佳作!”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段描写,简直绝了!画面感太强了!”
“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初读只觉文字优美,再读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不宁静,细读更是能品味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篇散文的境界,太高了!”
“作者‘晨哥’是谁?以前怎么没听说过?难道是哪位名家的笔名?”
文学评论界也纷纷发表评论,盛赞《荷塘月色》的艺术价值。一位着名的文学评论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标题是《久违的诗意——评<荷塘月色>》。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如此纯粹、如此富有诗意的散文了。《荷塘月色》的出现,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荷塘月色图。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仿佛也跟着作者,漫步在那片荷塘边,感受着那淡淡的荷香,那朦胧的月色,那宁静的夜晚。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