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县丞厉声喝道,\"何人敢在公务时闹事?\"
为首的一个大汉叫嚣道:\"我们是来替刘员外讨公道的!你们这些狗官,仗着朝廷撑腰,胡乱丈量,敲诈勒索,欺压良善!\"
县丞面不改色:\"放肆!本官奉朝廷之命清查田亩,乃是正当公务。尔等若敢阻挠,便是抗旨不遵,罪加一等!\"
\"少来这套!\"大汉挥舞着棍棒,\"我们早就听说了,这什么'摊丁入亩',不过是朝廷想出的新法子,变着法儿多收税罢了!乡亲们,咱们不能再忍了!\"
周围聚集的农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被煽动,开始附和。
县丞见状,立即命令随行的衙役:\"拿下这些刁民!\"
衙役们刚要上前,那群壮汉已经冲了过来。一场混战在所难免。
就在这时,一声清脆的鞭响划破天际。
\"都住手!\"
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一位身着锦衣的中年官员——新任的南直隶巡抚徐光祚。
众人见状,纷纷停手。那些闹事的壮汉见来了大官,顿时慌了神,想要逃跑,却被骑兵迅速包围。
徐光祚下马,冷眼扫视全场:\"本官徐光祚,奉旨巡查江南'摊丁入亩'改革推行情况。方才所见所闻,已足够定案。\"
他转向县丞:\"你做得不错,继续丈量。\"
又指着那群壮汉:\"这些人,全部拿下,严加审问,看看是谁指使的!\"
刘员外面如土色,跪倒在地:\"大人饶命!小人只是一时糊涂...\"
徐光祚冷笑:\"刘员外,本官早就听说你在本县横行霸道,原以为言过其实,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些闹事的人,想必是你指使的吧?\"
\"不...不是...\"刘员外额头冷汗直冒。
徐光祚不再理会他,转向周围的农民:\"乡亲们,朝廷推行'摊丁入亩',是为了减轻你们的负担。以往人头税、杂役繁多,现在都摊入田亩,一次缴清,再无其他。那些说朝廷加税的,都是别有用心!\"
农民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道:\"大人,我们只有几亩薄田,往年交完税,就所剩无几了。这新政...真的对我们有利吗?\"
徐光祚正色道:\"朝廷体恤民情,对贫困农户自有照顾。五亩以下免税,五至十亩减半征收。只有那些大户,才会按实际亩数全额征税。\"
听到这话,农民们的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徐光祚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县丞:\"本县的丈量工作,务必公平公正,不得有误。若有大户阻挠,立即上报,本官亲自处置!\"
\"下官遵命!\"县丞躬身应道。
处理完这起事件,徐光祚登上马车,继续赶往下一个县城。车内,他的幕僚递上一份密报。
\"大人,据密探回报,江南各地类似的阻挠事件已有数十起。背后多有地方士绅、豪强指使。\"
徐光祚冷哼一声:\"果然不出陛下所料。这些人表面上不敢再公然对抗朝廷,暗地里却是招数不断。\"
\"那...大人准备如何应对?\"
徐光祚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陛下已有明旨,对首恶必严惩不贷。传我命令,加派人手,严密监控各地士绅动向。一旦发现阻挠改革的证据,立即拿人!\"
\"大人,这样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徐光祚打断道,\"你以为那些人会善罢甘休吗?若不是陛下先发制人,雷霆手段镇压了江南首恶,现在的局面只会更糟!\"
幕僚不敢再言,只得应声。
徐光祚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江南景色,喃喃自语:\"陛下洞若观火,早就预见到这一切。江南改革,任重道远啊...\"
京城,紫禁城。
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案头堆满了来自江南各地的报告。
\"陛下,您已经连续批阅了六个时辰,该休息了。\"方正化端着参茶,轻声劝道。
崇祯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哪有时间休息?江南那边,情况比朕想象的还要复杂。\"
他拿起一份奏折:\"徐光祚奏报,江南士绅阻挠'摊丁入亩'的手段层出不穷。明的不行,来暗的;硬的不行,来软的。这些人,真是油盐不进啊!\"
方正化叹息道:\"陛下,改革之路本就艰难。江南士绅根深蒂固,非一日之功可以撼动。\"
\"朕知道。\"崇祯放下奏折,\"但朕没想到,即使经过'靖南'行动的震慑,他们还敢如此顽固。看来,还需要更强硬的手段。\"
\"陛下三思啊!\"方正化急道,\"江南刚刚平定,若再大动干戈,恐怕...\"
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