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 第109章 天谴余波,蝗灾再临

第109章 天谴余波,蝗灾再临(2/3)

可托?请您一定要保重龙体!\"

    \"朕知道。\"崇祯点头,\"但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传旨,明日一早,朕要亲自前往灾区查看情况。\"

    \"这...陛下,灾区瘟疫肆虐,您若前往,万一...\"

    \"无需多言。\"崇祯打断道,\"朕是天子,理应与百姓同甘共苦。准备吧,明日出发。\"

    魏忠贤见劝不动,只得领命而去。

    次日清晨,崇祯率领一小队侍卫和几名大臣,简装出发,前往京畿附近的灾区。

    一路上,所见之景令人心碎。田地干裂,庄稼枯萎,饥民遍野。更可怕的是,时不时有蝗虫群从天而降,瞬间将路边仅存的一点绿色吞噬殆尽。

    \"陛下,前面就是涿州了。\"随行的官员指着前方说。

    涿州,曾经是京畿地区的富庶之地,如今却满目疮痍。城门口挤满了逃荒的灾民,有老人、妇女、孩童,个个面黄肌瘦,眼神空洞。

    \"这位老丈,情况如何?\"崇祯下马,走到一位老者面前问道。

    老者浑浊的眼睛看了看崇祯,并未认出他是皇帝:\"唉,老汉活了六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惨状。去年就闹蝗灾,今年更厉害。田里的庄稼全没了,连树皮草根都被挖光了。\"

    \"那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崇祯问。

    \"多亏了去年官府发的那个红薯。\"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东西真是好啊,不怕旱,产量还高。我家种了半亩,竟然收了二百多斤!要不是有它,老汉早就饿死了。\"

    \"红薯?\"崇祯心中一动,\"你们这里有多少人种了红薯?\"

    \"不多,也就十来户。\"老者叹息,\"大家都不信这新东西,宁愿种传统的粮食。现在好了,传统粮食全完了,只有种红薯的还能吃上饭。\"

    崇祯点点头,转身对随行官员说:\"立即调查全县红薯种植情况,看看收成如何。另外,加派人手,强制推广红薯种植,不得有误!\"

    \"遵旨!\"

    接下来,崇祯又走访了几户灾民家庭。有的家庭已经几天没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只能靠煮树皮草根充饥;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每到一处,崇祯都会留下一些银两,并承诺很快会有救济粮送到。

    正当崇祯准备返回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

    \"不好,蝗虫来了!\"有人大喊。

    只见远处天际,一片乌云般的蝗虫群正呼啸而来。眨眼间,天空被遮蔽,日光变得昏暗,仿佛黄昏降临。

    \"快躲进屋里!\"侍卫们连忙护卫崇祯进入一户农家。

    屋内,一家老小正围坐在一起,面前是一锅稀粥,看起来只有少量的米粒和一些野菜。

    \"你们...是官府的人?\"户主惊讶地问。

    \"是的。\"崇祯没有透露身份,\"我们来查看灾情。\"

    \"灾情?\"户主苦笑,\"你们看看外面那些蝗虫,再看看我们这顿饭,不就知道了吗?\"

    正说着,屋外传来\"沙沙\"的声音,那是无数蝗虫落在屋顶和墙壁上的声音。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地面已经被蝗虫覆盖,密密麻麻,触目惊心。

    \"这...这简直是天谴啊!\"一名随行官员惊恐地说。

    \"天谴?\"崇祯冷笑,\"这不是天谴,这是自然灾害!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而不是迷信!\"

    他转向户主:\"你家种了红薯吗?\"

    \"种了一小块。\"户主点头,\"去年官府发的种子,说是不怕旱。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没想到真的长得不错。\"

    \"收成如何?\"

    \"比种小麦强多了。\"户主说,\"小麦几乎颗粒无收,红薯却收了一百多斤。虽然味道不如粮食,但能填饱肚子。\"

    \"好!\"崇祯拍手,\"等蝗虫过去,我会安排人送更多红薯种子来,你们一定要种!\"

    \"这...\"户主有些犹豫,\"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种粮食,改种这个...\"

    \"老祖宗没遇到这样的灾害!\"崇祯严肃地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活命要紧!你们看到了,红薯确实比传统粮食更抗旱,产量也高。\"

    户主被说服了:\"好吧,我们会多种一些。\"

    蝗虫群过境后,崇祯走出农家,看着满地的狼藉,心情沉重。

    \"传朕旨意。\"他对随行官员说,\"其一、加大红薯土豆等耐旱作物的推广力度,必要时可强制执行;其二、调拨更多救灾物资到灾区,优先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其三、组织更多人力物力进行灭蝗,格物院的新技术要尽快大规模应用;其四、对那些借灾谋利、囤积居奇的奸商,严惩不贷!\"

    \"遵旨!\"

    回京途中,崇祯一直沉默不语。直到快到皇宫时,他才开口:\"朕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