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 第101章 赤地千里!大旱锁喉

第101章 赤地千里!大旱锁喉(1/2)

    崇祯三年春,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铁板,日复一日地烤炙着华北大地。

    \"陛下,灾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徐光祚跪在乾清宫内,声音中带着难掩的焦虑,\"京畿、山东、河南、山西大部,已经两个月滴雨未下。河流断流,水井干涸,春播完全无法进行!\"

    崇祯皇帝面色凝重,接过奏折快速浏览:\"情况有多糟?\"

    \"回陛下,\"徐光祚声音微微颤抖,\"臣刚收到山东巡抚的加急奏报,当地已有饿殍出现在官道两旁。流民数量激增,比去年蝗灾时还要多出三成!\"

    \"京城情况如何?\"

    \"城内水井水位持续下降,护城河水位已降至历史最低。城外流民日益增多,已有小规模冲突发生。\"

    崇祯皇帝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往日碧绿的御花园已经变得枯黄一片。

    \"朕早有预感会这样。\"他低声道,\"系统的预警果然应验了。\"

    \"陛下?\"

    \"没什么。\"崇祯皇帝转身,\"南方粮食调运情况如何?\"

    \"已经在加紧运输,但运力有限,且沿途需要重兵护送,以防被抢。即便如此,也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缺口。\"

    \"粮价呢?\"

    \"飞涨!\"徐光祚苦笑,\"比去年最高时还要贵三成。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有钱也买不到粮的情况。\"

    崇祯皇帝眉头紧锁:\"传旨,召集内阁、兵部、户部、工部、五城兵马司等相关官员,立即在文华殿召开紧急会议!\"

    \"臣遵旨!\"

    不多时,文华殿内已聚集了朝中重臣。众人面色凝重,低声交谈。

    \"诸位,\"崇祯皇帝直入主题,\"旱情已成定局,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应对。毕卿,先说说财政状况。\"

    毕自严拱手道:\"回陛下,去年晋商案查抄所得,已用了大半。西北战事、京营整训、各项改革工程,都需要持续投入。若再大规模救灾,恐怕国库难以支撑。\"

    \"那就从内帑出!\"崇祯皇帝斩钉截铁,\"朕宁可变卖宫中珍宝,也要保住百姓性命!\"

    \"陛下仁德!\"众臣齐声应和。

    \"兵部,说说安全形势。\"

    兵部尚书拱手道:\"回陛下,随着旱情加剧,流民数量激增,沿途州县已难以应对。有情报显示,部分流民已开始自发组织,甚至有武装抢粮的情况发生。更令人担忧的是,李自成等流寇可能会趁机扩充力量。\"

    \"五城兵马司呢?\"

    \"回陛下,城内治安尚可维持,但城外情况日益严峻。每日涌入京畿的流民数以万计,现有的安置点已不堪重负。\"

    崇祯皇帝沉思片刻:\"工部,水利情况如何?\"

    工部尚书拱手道:\"回陛下,按照去年的预案,我们已在重点地区加紧修缮水利设施,开挖新井。但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效果有限。\"

    \"格物院可有新法?\"

    徐光祚回答:\"回陛下,格物院正在研究一种新型水车和简易水库的建造方法,但尚在试验阶段。\"

    崇祯皇帝环视众臣:\"诸位,情况已经很明确了。这次旱灾,比去年的蝗灾和瘟疫更为严峻,因为它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根本。朕现在宣布以下决策:

    \"其一,立即从内帑调拨五十万两白银,专门用于救灾。

    \"其二,在京畿周边增设流民安置营,所有涌入的灾民必须集中安置,严防疫病爆发。

    \"其三,加派京营兵力,协助五城兵马司维持秩序,严厉打击趁火打劫者。

    \"其四,命令各地方官员,必须尽一切可能组织抗旱,哪怕挖地三尺找水!失职者,严惩不贷!\"

    \"陛下英明!\"众臣齐声应和。

    会议结束后,崇祯皇帝独自登上城楼,远眺京城外的景象。

    远处,黄沙漫天,一队队灰头土脸的流民正缓缓向城门方向移动。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绝望。

    \"好惨啊...\"崇祯皇帝喃喃自语。

    \"陛下,您该回宫了。\"秦翼明在一旁提醒。

    \"秦卿,你说朕做得对吗?\"崇祯皇帝突然问道。

    \"陛下何出此言?\"

    \"改革、征战、科技...朕想做的太多,却总是被天灾人祸所阻。有时朕在想,是不是老天在惩罚朕的急功近利?\"

    秦翼明正色道:\"陛下,天灾无情,但人定胜天。正是因为陛下的未雨绸缪,我们才能比去年更从容应对。若没有陛下的改革,今日面对如此灾情,恐怕早已乱成一团了。\"

    崇祯皇帝苦笑:\"但愿如此吧。\"

    次日,崇祯皇帝亲自前往城外的流民安置营视察。

    安置营内,数万流民挤在简陋的帐篷里。尽管朝廷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