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旁,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正在激情演讲,他就是日渐崛起的流寇头目李自成。
\"兄弟们!\"李自成声音洪亮,\"咱们流落江湖,不是因为不愿安分守己,而是朝廷苛政,官府横征暴敛,逼得咱们无路可走啊!\"
\"对!都是那些狗官害的!\"人群中有人愤怒地喊道。
李自成点点头,继续道:\"如今高迎祥兄长已故,各路兄弟各自为战,势单力薄,常被官军围剿。我看咱们何不联合起来,共同抗敌?\"
坐在他对面的一位瘦削男子站起身,拱手道:\"李兄说得有理。只是各路头领各有地盘,谁来统领?\"
李自成环视众人,正要说话,一个身着儒生服饰的中年文士站了起来。此人名叫李岩,原是秀才出身,因科举不第,又遭遇天灾,家破人亡,这才加入流寇队伍。
\"诸位!\"李岩朗声道,\"当今之势,非同小可。朝廷虽有新政,但西北依旧民不聊生。我等若只是四处流窜抢掠,终非长久之计。必须有一面旗帜,有一个主心骨,才能凝聚人心,壮大声势!\"
他转向李自成,深深一揖:\"在下观察各路头领,唯有李兄足智多谋,勇猛过人,又体恤兄弟。若推李兄为首,必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人群中响起一片附和声。
\"对!就该推李大哥做头领!\"
\"李大哥仁义,从不滥杀无辜!\"
\"跟着李大哥有肉吃!\"
李自成故作谦虚地摆摆手:\"兄弟们抬举了。我李自成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李岩却早有准备,高声道:\"李兄不必过谦!昔日宋太祖起兵时,也是从草莽中崛起。我看李兄有帝王之相,不如今日我等推李兄为'闯王',共同创一番大业!\"
\"闯王!闯王!\"人群中不知是谁带头喊了起来,很快,呼声此起彼伏,震动山谷。
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野心的光芒,但很快又恢复了谦和的表情。他站起身,向众人深深一揖:\"既然兄弟们信任,我李自成就担此重任!但有一言,必须共勉。\"
众人屏息静听。
\"我等起事,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天下苍生!\"李自成声音铿锵有力,\"从今日起,我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得扰民!对待百姓,须如亲兄弟!\"
\"闯王仁义!\"众人齐声呼应。
李岩见时机成熟,又站出来道:\"我有一策,可助闯王迅速扩大声势。\"
\"请讲!\"李自成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李岩清了清嗓子:\"如今民间疾苦,最怕的就是朝廷的苛捐杂税。我们可打出'迎闯王,不纳粮'的旗号,让百姓知道,只要归顺闯王,就不用再交那些苛捐杂税!\"
\"好主意!\"李自成拍手叫绝,\"就这么办!\"
他转向众人,高声道:\"从今日起,我军所过之处,凡是归顺的百姓,一律免除赋税!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家家户户只出一丁,共同抗击暴政!\"
众人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李岩又道:\"闯王,我还有一句口号,请您过目。\"
他在地上写下几个大字:\"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李自成读了一遍,哈哈大笑:\"好!此言既亲切又有煽动性,必能深入人心!\"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来,跪地报告:\"启禀闯王,前方十里处有一座县城,城小兵少,百姓多有归顺之意!\"
李自成眼中精光一闪,转向众人道:\"兄弟们,这是天赐良机!我们即刻出发,拿下这座县城,作为我们的第一个据点!\"
他看向李岩:\"先生可有良策?\"
李岩思索片刻,道:\"可派人先行潜入城中,散布我军仁义之名,并联络城中愿意归顺的百姓。待时机成熟,里应外合,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此城!\"
\"好计策!\"李自成大喜,立即安排人手前去执行。
三天后,那座县城果然不战而降。李自成率军入城,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与百姓同乐。
县衙大堂上,李自成高坐首位,下面站着各路头领和新归顺的当地乡绅。
\"诸位父老乡亲!\"李自成洪亮的声音传遍大堂,\"我李自成起兵,不为私利,只为救民于水火!从今日起,本县所有赋税全免!朝廷那些苛捐杂税,一概不要再交!\"
堂下众人欢呼雀跃,高呼\"闯王万岁\"。
李自成又道:\"为安定民心,我决定在此建立临时政权。李先生才高识广,任命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