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镇的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石鼓的传说在村里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却从未有人真正见过它的威力。久而久之,这个传说就成了老人们哄孩子的故事,年轻人更是嗤之以鼻。
林秋从小在青石镇长大,是村里少有的读过些书的人。他曾在县里学堂念过几年书,懂得比其他村民多一些。对于石鼓的传说,他向来嗤之以鼻。\"不过是吓唬小孩子的故事罢了,\"他常这样对同龄人说,\"如果真有山神,为何这么多年都不曾现身?\"
然而,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入夏以来,青石镇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往日清澈的小溪日渐干涸,田地里的庄稼开始枯萎,井水也越来越浅。村里的老人们开始担忧起来,纷纷提起石鼓的传说。
\"或许我们应该试试敲响石鼓,\"村中年迈的李老汉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提议,\"已经几百年没有敲过了,万一真的有山神呢?\"
\"荒谬!\"村长张大山一拍桌子,\"那不过是吓唬人的传说!如果敲了石鼓真能解旱,历代村长为何不敲?我当村长三十年,从来不信这些鬼神之说!\"
李老汉还想说什么,却被村长制止了。\"好了,此事到此为止。大家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多挖几口井,节省用水,这才是正道。\"
散会后,林秋找到李老汉,问道:\"李爷爷,您真的相信敲鼓能召唤山神吗?\"
李老汉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我知道这很难让人相信,但有些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传说中敲鼓者会化为石头,但山神会拯救村庄。这是祖先留下的智慧,或许有它的道理。\"
林秋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回到家,他在祖父的旧书中翻找,偶然发现了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家族历史。
\"吾族先祖,曾遇大难,石鼓显灵,救全村于水火。然敲鼓者为保村民,化身石像,永守村口。此鼓只认血脉,外人敲之无效......\"
林秋心中一震,原来石鼓的传说与他家族有关。更令他惊讶的是,笔记中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敲击方法,不是用鼓槌,而是用手掌直接拍打鼓面中央。
几天后,旱情更加严重。村里的水井几乎全部干涸,村民们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取水。争吵开始在村中蔓延,人们互相指责,甚至动手打架。村长张大山尽力维持秩序,却也无能为力。
这天傍晚,林秋正在家中翻阅笔记,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门外站着李老汉和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孩。
\"林秋,求求你,帮帮我们,\"李老汉声音颤抖,\"小海已经三天没喝水了,村里最后一口井也干了。\"
林秋连忙将他们请进屋内,倒了些水给小海。看着孩子干裂的嘴唇,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
\"我有个想法,\"林秋缓缓说道,\"或许我们应该试试敲响石鼓。\"
李老汉的眼睛亮了起来,而村长张大山刚好推门进来,听到了这句话。
\"你疯了吗,林秋?\"村长厉声道,\"那只是个传说!就算真有山神,也不会因为我们敲一面破鼓就现身!\"
\"但如果真的有效呢?\"林秋反问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尝试一下。总比在这里等死好。\"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村长妥协了,但条件是必须由林秋去敲鼓,因为他是唯一读过书、了解外面世界的人,也是唯一可能相信这个传说的人。
\"我去,\"林秋平静地说,\"但我有一个条件:如果我离开了,你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无论我发生什么,都不能放弃希望。\"
第二天清晨,林秋带着祖父的笔记,独自前往村口的石鼓。晨光中,石鼓显得格外古老而神秘。他深吸一口气,按照笔记上的指示,将手掌平放于鼓面中央。
\"祖先在上,请庇佑青石镇的村民。\"他轻声说道,然后用力拍下了手掌。
奇迹发生了。石鼓发出一声低沉的轰鸣,震动传遍整个村庄。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如同雷鸣般在山谷间回荡。石鼓的鼓面泛起奇异的光芒,一道道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林秋感到一阵剧痛从手掌传来,但他咬紧牙关,继续拍打着鼓面。随着每一次敲击,他的皮肤开始变得坚硬,颜色也逐渐变灰。当第九次敲击完成时,他已经完全变成了石像,永远地定格在敲鼓的姿势中。
就在同一时刻,远处的山谷中传来隆隆的声响。一头巨大的岩石熊从山中走出,身高十丈,浑身散发着淡淡的光晕。它每走一步,地面都为之震动。岩石熊来到村子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