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住火势!\"周勉大喊,同时向宋礼建议,\"大人,请命人拆开殿顶的瓦片,形成一个隔离带!\"
宋礼立即下令,工匠们迅速行动。周勉趁机爬上尚未起火的屋檐,将调配好的墨汁涂抹在几只脊兽身上。奇怪的是,那些被墨汁覆盖的地方,火势竟然开始减弱。
然而,鸱吻处的火势依然凶猛。周勉咬咬牙,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把铜尺,猛地刺向鸱吻的眼睛。令人震惊的是,那琉璃制成的眼睛竟然破裂开来,露出里面的一缕青烟。
火势顿时减弱了许多。周勉趁机将更多的墨汁涂抹在鸱吻上。渐渐地,火被扑灭了,但鸱吻已经破损不堪。
事后调查发现,这场火灾确实是由电路短路引起,但由于周勉及时控制,没有蔓延到整个宫殿区。
宋礼对周勉的才能更加刮目相看,奏请永乐皇帝予以嘉奖。皇帝召见了周勉,得知他祖上五代皆为瓦匠,且家传有一部《营造法式》手抄本,记载了许多失传的技艺。皇帝大喜,赐周勉为工部匠作监丞,专管皇室建筑修缮之事。
周勉上任后,开始对紫禁城的屋顶进行全面检查。他发现不少脊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宫殿的安全。于是,他奏请皇帝,对紫禁城的屋顶进行一次全面翻新。
工程开始后,周勉亲自监督每一处细节。他不仅修复了损坏的脊兽,还根据古籍记载,重新烧制了一些已经失传的构件。在他的指导下,工匠们用特制的模具和配方,烧制出了比以前更加精美的琉璃瓦。
然而,就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一场意外发生了。一天深夜,周勉正在工棚中研究图纸,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他走出门,只见几个黑衣人正在偷运一车琉璃瓦。
\"站住!\"周勉大喊一声,冲了上去。
黑衣人见被发现,丢下车辆就逃。周勉追上去,却被为首的黑衣人从背后击中一掌,昏倒在地。
第二天清晨,宋礼接到报告,称工地上发现了一辆装满琉璃瓦的空车,守夜的工匠被打伤,而负责夜间巡逻的侍卫全部昏迷不醒。宋礼立即派人调查,同时赶往周勉住处。
当宋礼赶到时,发现周勉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嘴角流血。看到宋礼,周勉艰难地开口:\"大人...小心...有人在暗中破坏...他们想要毁掉新烧制的脊兽...\"
话未说完,周勉又昏了过去。宋礼立即命人请太医救治,同时派人彻查此事。
经过调查,宋礼发现此事与工部侍郎王忠有关。王忠一直嫉妒周勉的才华和皇帝的宠信,暗中勾结了一些不法商人和工匠,企图在重建工程中偷工减料,中饱私囊。被发现后,他们决定铤而走险,破坏工程。
宋礼大怒,立即将王忠及其同党逮捕入狱。然而,此时工程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已经修复的屋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而周勉重伤卧床,无法主持大局。
就在此时,一位老者来到宋礼府上求见。此人自称姓李,是周勉的远房表叔,听说侄儿遇险,特地从南方赶来相助。
宋礼将事情经过告诉了李老先生。李老叹息道:\"周家祖传的技艺,恐怕要后继无人了。\"
\"为何如此说?\"
\"周勉自幼跟随先祖学习技艺,但他的天赋主要在修复和改良上,真正的创新之术,只传给了一个人。\"
\"谁?\"
\"他的徒弟,一个名叫林远的孩子。可惜...\"
\"可惜什么?\"
\"那孩子命途多舛,十年前就已经...\"
李老话未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宋礼连忙上前搀扶,却发现老人气息微弱,似乎随时可能离世。
\"李老先生,您还没说完...\"
李老艰难地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周勉留给我的...说如果有一天...他遭遇不测...就将此信交给...他的徒弟...\"
宋礼接过信,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欲寻林远,杭州西湖边,寻一卖糖画老翁。\"
宋礼立即派人前往杭州,终于在西湖边找到了那位卖糖画的老翁。老翁听说来意后,叹息着从糖画箱底取出一个包袱,里面是一本发黄的笔记和一块奇怪的砖头。
\"林远是我徒弟,但他不愿继承家业,离家出走已有十年。\"老翁说道,\"这块砖头是他离开时留下的,说是'匠心所在,终有所归'。\"
宋礼带着笔记和砖头回到京城,将它们交给了病榻上的周勉。周勉看到砖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是...龙泉窑的秘色砖...\"
笔记中记载了周家祖传的技艺精髓,包括如何辨别各种材料,如何调制特殊的釉料,以及如何赋予琉璃瓦特殊的灵性。而那块砖头,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据说能够吸收天地灵气,增强建筑的稳固性。
周勉看完笔记,精神似乎好转了许多。他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