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 > 第130章 朝廷进行吏部改革,臣举荐李邦华。

第130章 朝廷进行吏部改革,臣举荐李邦华。(2/3)



    难怪,小皇帝前面要让锦衣卫扩招。

    朱由检声音洪亮,语出惊人:“这就是吏部公示期,以及外省当官的改革。”

    英国公张维贤,身穿一品武将官袍,举起手里的芴扳,赞同道:“陛下。臣附议!”

    “老臣,觉得外省当官。这项改革,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地方官员,官官相护.互相勾结。”

    英国公张维贤,作为坚定的保皇派。自己的女儿,现在又是贵妃娘娘,受到天子的宠爱。

    他自然是,没有理由去反对。

    孙承宗身穿一品内阁,大学士官袍。缓缓向前一步,举起手里的芴扳:“陛下。老臣,赞同。对吏部进行改革。”

    王世忠连忙站出来,举起手里的芴扳:“陛下。臣也赞同外省当官,这项改革。”

    左副都御史李夔龙,身穿五品文官官袍,走出御史的队伍,来到正中央。举起手里的芴扳:“陛下,臣赞同对吏部,进行改革。”

    太仆寺少卿李鲁生,作为魏忠贤麾下的阉党。连忙走出来,彰显存在感:“陛下,臣太仆寺少卿。附议!”

    周延儒少年得志,机敏过人,他为人机巧,善辩风色,在处理与东林党和阉党的关系时,他左右逢源,两面不得罪。

    周延儒知道,如果自己当出头鸟。明面上反对,那就会得罪了阉党和勋贵。

    “臣,附议。”周延儒面色平静,缓缓举起手中的芴扳。十分低调的说了三个字。

    “臣等!附议!”

    齐刷刷的跪下来,70%的官员都赞同。

    朱由检微微点头,十分的满意:“诸位爱卿,朕龙颜大悦。从今天起,圣旨就可以发下去。”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今天的早朝,就到这里。散了吧。”朱由检缓缓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大步流星走下台阶,离开了奉天殿。

    王承恩高高站在龙椅左前方,挥舞手中的浮尘,面无白须喊道:“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朱由检刚刚走下去,看到朱聿键的脸。差点忘了这件事。

    这些宗室子弟,大部分都进入北京城。

    是时候安排起来,填补上二十四卫的空缺,自己不养闲人。

    二十四卫,除去锦衣卫,以及腾骧四卫。还有十九卫。

    这群宗室子弟,可以说不仅仅能够保卫北京城。还可以作为人质,威胁各地的藩王。

    从而让这些藩王,投鼠忌器。

    “孙阁老。你待会去一趟乾清宫,朕有事找你。”

    朱由检停下脚步,叫住了孙承宗。

    孙承宗毕竟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被任命为编修、中允大夫。

    到今天,已经是历经四朝,四朝元老。

    神宗皇帝,光宗皇帝,喜宗皇帝,崇祯皇帝。

    换句话来说,孙承宗认识很多人。知道一些被遗忘的忠臣良将。

    孙承宗回过神来,双手握着翡翠芴扳:“是,陛下。”

    .....

    乾清宫,西暖阁。

    “臣,孙承宗。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承宗穿着文官大学士的一品官袍,恭恭敬敬的朝着朱由检下跪,伏地叩首。

    “孙爱卿,平身吧。”

    朱由检转过身,坐在了软塌之上。右手虚扶道。

    “王承恩,给孙爱卿。赐座。”朱由检转过头,看着王承恩。

    王承恩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是,万岁爷。”

    然后,王承恩亲自拿了一个紫檀木雕花圆凳,放在孙承宗的身后。

    “臣,谢陛下。”

    孙承宗缓缓站起身,只坐了半边屁股。

    “孙爱卿。朕知道,你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想必在地方,也认识不少忠臣良将。”

    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叙述道:“这些日子,宗室子弟大部分都进京了,有六万多人。”

    “一部分住在驿馆,一部分住在客栈和酒楼。”

    朱由检缓缓开口,说出自己的要求:“朕,需要一员武将,作为亲军都指挥使司指挥使。训练这批宗室子弟。”

    “最好是清廉刚直,不畏权贵的性格。”

    孙承宗不由得恍然大悟,右手挽起颌下长髯。深思熟虑过后:“陛下,臣举荐李邦华。”

    “李邦华?”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甲申之变,好像有这个人?

    对了,我想起来了。

    后世记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李邦华拒绝投降,留下遗书“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誓死靡渝”,自缢于文天祥祠,终年70岁。

    他对于这些,在甲申之变,自杀殉国的文臣武将。有着深刻的印象。

    孙承宗缓缓开口:“李邦华,是江西人。字孟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