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159章 衮衮诸公,可懂‘何不食肉糜\’?

第159章 衮衮诸公,可懂‘何不食肉糜\’?(1/2)

    “简直一派胡言!”

    方孝孺极度厌恶林豪,率先发声驳斥他的方案,

    “不做限制,鼓励百姓出海贸易?”

    “做什么海上马车夫?”

    “亏你林豪讲得出来?”

    “人人都跑出海,从事商贸,地都没人种地了?我们吃什么?”

    “重农抑商,乃社稷稳定的根本,你这方案本末倒置,根本就是求亡之道!”

    话音刚落,文官们不分阵营亲疏,立时统一了立场,

    开始纷纷表态附议方孝孺的话,

    “方大人说的有理,林总办这等人人参与海贸的重商方案,只会断了百姓的活路,”

    “商人重利轻大义,过分从商只会令民心思变,”

    “商人本就不产出东西,全凭腾挪货物,从中赚取差值;商贸这种务虚的行当,根本就不该被提倡。”

    “田赋乃是朝廷收入的大头,若是百姓们不种地,都跑去贸易营商,土地没人种,收不上田赋,朝廷财源可就断了,”

    “。。。”

    朱元璋高坐御座之上,眼眸微眯,注视着林豪,

    百官还是清醒的,他们现在分明是“同气连枝”了。

    只怪这混球的方案,实在是太过激进,

    按他的来办,咱大明的海贸是能搞起来,

    但是社稷根基的农业,就毁了,

    咱可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混球这回终于出了大纰漏,

    就让官员们一起训斥他一番,先杀一杀他的倨傲。

    待一众文官驳斥林豪的话,说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便轻咳一声,开口说道,

    “林豪,诸卿的至理见解,你都听到了吧?”

    “重农抑商是老祖宗留下的稳定社稷之策,千百年来华夏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

    “当初咱搞海禁,不仅是抵御倭寇,也是想着能有效遏止了沿海商贸业对农业的影响,稳定了沿海地区百姓的民心,让他们安心地垦荒种地,有一条稳定的活路。”

    “而咱当下解海禁只是想着能收取商税,给朝廷的财源做补充,以图后续革新发展,”

    “李景隆的方案,应是最合适的,”

    “由大户特许经营,还是能防止百姓,特别是那些沿海地区的百姓们因商弃农,断了生计。”

    “你行事作风过于激进,没有看到深层的东西,”

    “还是退朝之后,回去好好悟一悟吧。”

    朱元璋有意保着林豪,

    想着自己说出心中的盘算,

    林豪知道之后,能立刻拜谢服个软,然后就此揭过方案的事。

    可林豪却是毫不理会朱元璋这“轻举轻放”的意图,

    本以为又要怼大一圈朝臣,跟他们辩论只重农不重商的弊端,才能找机会把“火”点到老朱头上,

    想不到老朱主动开口“送”上来了,

    真是天助我也!

    “回陛下的话,听完您和诸公的话,臣不用回去,就已经彻底悟了,”

    “陛下和诸公能说出这些想法,哪里是目光短浅,”

    “分明就是眼盲!”

    朱元璋闻言,瞬间怒火再烧,

    这混账东西,

    咱有意偏帮他,

    他叕不领情。

    林豪直视着皇帝的怒眼,继续“输出”道,

    “您说您搞海禁是为了沿海百姓好?最是可笑!”

    “因为您的海禁,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禁止到位,”

    “沿海百姓千百年来,是依靠海洋生活的,”

    “他们明着没有违犯禁令,但私下出海贸易的不在少数,”

    “因为是走私行为,反而不用交税,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些见不得光的钱银收益,都流入了那些沿海地方势力手里,”

    “那顾氏、陆氏、庄氏,就是其中的代表。”

    锦衣卫的行动很是迅速,

    顾行峰等三人,以及他们背后的三个家族已经被控制并进行清算,

    锦衣卫查抄出了巨额财富,

    其中大部分都是走私黑产所得。

    方孝孺又站出来反驳道,“这些杀千刀的地方贼人势力,只是个例,”

    “他们不遵守海禁牟得暴利,犯下欺君大罪,等着他们的就是诛灭九族,”

    “朝廷正好借此机会,肃立律法威严,”

    “将那些之前参与过走私的人,全部都重处了!”

    林豪扭头看着方孝孺厉声训斥道,

    “好一个全部都重处了!也就是你方大人这没心肝的说得出口,光这顾、陆、庄三家都已经牵扯进去沿海数万人了!你要怎么重处?”

    锦衣卫的审讯水平一流,像顾行峰等三家核心人员,早就把知道的信息全部都交代了,

    除了他们三家在海上未归的假倭寇私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