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141章 海关“三巨头”各自遭遇危机

第141章 海关“三巨头”各自遭遇危机(1/2)

    中都商会会长李直,

    年逾五十,长着一张方脸,

    身为从李文忠时代就为曹国公府效命的管事,双眸中满是精干。

    他挂着中都商会会长的名头,游走京城,

    专替现任曹国公李景隆出面,去办一些不方便直接出面的事。

    赵勉来到西厅,先是一阵客气的寒暄,

    待茶水上齐,下人退出之后,

    李直开口说道,“赵大人,小的知道您的海关构架已经搭建完毕,急于征收第一笔海贸商税,”

    “我李氏商行有几批货想发卖往安南,也已经联系好了船队,”

    “想着能尽快缴税出海。”

    李氏商行管理着曹国公府名下的商贸产业,李直是主要负责人。

    赵勉可不会以为对方找自己这个总办,就是简单地想缴纳出关税,尽快出海做生意,

    李景隆定有所图谋,

    “李会长果然好气魄,可外海现在倭寇横行,不太平啊,”

    “尔等船队贸然出海,只怕风险过大啊。”

    李直笑着说道,“小的也不藏着掖着了,”

    “曹国公府很是看好番货贸易前景,有意与他人合作拓展海贸相关生意,”

    “但是海上贸易,海上的安保问题很是关键,”

    “倭寇问题始终是大患,”

    “所以,曹国公有意亲自参与海关军务,一来是为国除患,二来顺便为自家的产业保驾护航,”

    “不知赵大人意下如何?”

    赵勉脸露恍然,

    果然不出老夫所料,

    李景隆是想要掺和海关的事,想着找老夫合作,

    他要挣钱无可厚非,

    可是要来分权,那可就不一样了,

    “李会长,现在海关的军务可是由越雟侯执掌,”

    “曹国公想参与进来,貌似有些‘拥挤’。”

    李直直接亮出底牌,“赵大人,这些时日您与越雟侯合作不甚愉快的事,已经人尽皆知,”

    “曹国公位份超然,要参与海关军务,只能是替代越雟侯,”

    “而且,曹国公让小的传话,”

    “他老人家若是参与海关事务,定当让水军全力配合赵大人收税,”

    “一切为国创收为主。”

    当然,也顺便利用大明水军为自己的船队护航,创造收益。

    赵勉眼眸泛亮,

    虽然任何政治上的承诺都是胡扯,

    但是能把俞通渊这个碍事的老兵痞,给轰走了,

    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曹国公不愧是皇亲,能时刻为国着想,老夫佩服!”

    “老夫也给一个准信,”

    “只要曹国公有意运作参与海关事务,老夫一定全力配合。”

    ······

    俞府,

    书房,

    俞通渊紧蹙着眉头,端坐书桌后的座位上,

    他的管家俞七,一个年逾四十的驼背退役老兵,正在向他密奏赵勉的相关事项。

    “禀三爷,小的不负所托,终于找到了那赵勉的犯事线索,”

    “前两日,有一个名叫范强的人委托俞氏老家人找上小的,”

    “他自称是赵勉的夷陵同乡,”

    “数年前,他辛苦开垦的良田,被赵勉的表兄郑福生侵占,他拿出文书和各种佐证告到官府,官府先是宣判他胜诉,”

    “结果没过几天时间,判决结果被完全推翻,官府直接缺席宣布他的良田归属于郑福生,”

    “这范强在当地本就有些道上的人脉,他通过这些关系密查得知,是赵勉得了郑福生的好处,写信给夷陵地方官府施压,才导致他田产被夺取,”

    “他气不过自己的事变,又找人偷取到了赵勉的那封信,”

    “只是,这样一来,他不仅得罪了夷陵地方官府,也得罪了赵勉,只得被迫流亡他乡,”

    “他想过进京告御状,但赵勉这些年得势,他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就一直潜伏找机会,”

    “直到最近牵上了小的的门路。”

    听完俞七的禀报,俞通渊手指轻扣着桌面,思索一番之后说道,“他说赵勉势大,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现在赵勉又被陛下委以海关总办的重任,更是势大,”

    “他怎么就敢进京城检举了?”

    “而且还通过老家人和你,找到了本侯的门路,他好像知道本侯与赵勉不睦,”

    “这一切巧得犹如做局。”

    俞七也是点点头,

    他自然也察觉出了个中的问题,

    “小的也看出个中的异样,”

    “已经让牵线的老家人,深入地去查范强的底,”

    “经过两天的排查,暂时还没找出范强的幕后指使者,”

    “但通过字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