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14章 另立朝廷,下放皇权!

第14章 另立朝廷,下放皇权!(1/2)

    朱元璋因为盛怒,呼吸变得急促,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甚至眼眸都开始泛红,

    林豪分明感受到了朱元璋泛出的滔天杀意,

    果然,

    皇权才是老朱的逆鳞,

    谁沾谁死,

    这一把求死,稳了!

    趁着老朱还没发话,他继续拱火道,

    “我大明如果走到了元末那一步,还不想覆亡,”

    “只有臣说的那两个办法。”

    “下放皇权,”

    “主要是指将中枢的权力下放到地方,让地方衙门和忠于朝廷的势力,比如藩王们,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通过让渡部分权力,还有利益,这样他们便有很大的权限,还有积极性,根据地方的实际乱象处置,”

    “而不是让朝廷中枢,躲在京城里不知道情况,瞎指挥一通。”

    “像那元顺帝一般,不知道地方的具体乱象,还喜欢干预前线的军事,元末多少名将是被他折腾死的?”

    “要是脱脱,察罕帖木儿,王保保这等名将,哪个没有受到过朝廷的掣肘?他们根本不能正常地去平叛。”

    “如果这些人能正常地去平叛,”

    “红巾军会有那么大的势头?元末群雄会有机会逐鹿华夏?”

    “您还有机会?恐怕陛下都不一定有建立大明的机会。”

    “还有,那元廷平叛没银子了,先是给平民百姓加税,而后是问地主富户收税,到最后为了收银子,还对官员门阀大族抄家,只能说元顺帝狠起来,是对所有人都狠。”

    “而至正朝廷这样做,等于是把所有势力都推向了对立面。”

    “百姓们没有了活路,地主和官僚集团的切身利益又严重受损,”

    “这样的朝廷,鬼才会去拥护。”

    “要是元顺帝懂得下放皇权,给地方衙门多一些如财政、募兵等权力,给地方大户许诺利益,”

    “让下面联合起来,自行组织民团自保,稳定住地方的局势,”

    “这样一来,不敢说能扭转乾坤,至少可以保证元朝不会这么快崩塌。”

    “这放在我大明,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明到了元末那地步,不想灭亡,下放皇权是必须得做的。”

    “至于另立朝廷,那也是因为到了王朝末世,原朝廷上层已经被既得利益者把控了,”

    “皇帝得跳出来,甩掉身边的班底,才有一丝希望,”

    “不过到了那个阶段,皇帝基本也是元顺帝那种款,心气上已经崩了,想让他们重振河山,就不用指望了。”

    “另立朝廷,得从皇帝开始,从头到尾地换掉,更合实际。。。”

    “臣说完了,陛下明鉴!”

    林豪这番论调,也是从后世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得来的,

    王朝末世,

    土地兼并严重,阶层固化,

    外忧内患,再加上天灾连续不断地袭来,

    所有的矛盾,直接大爆发,乱世真正到来,

    想要保住朝廷的摊子不崩塌,只有尽可能地捆绑地方势力,让地方势力愿意因为利益站在朝廷一边,以勉强维持局面。

    华夏历朝历代的末期,莫不是如此,

    东汉末年,地方的州牧获得权力,与地方大族联合,让大汉的招牌多维持了数十年,

    大唐安史之乱后,也是地方节度使掌握了大权,让大唐散装续命百年,

    大明之后的清代,满人朝廷更是靠着让渡南方汉族地主势力和外国列强很大的利益,在地方大搞团练,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从而又苟延残喘了半个多世纪。

    而西晋和北宋则是因为朝廷被端掉,司马氏和赵氏的宗室之人,得以联合江南的地方势力,继续将晋、宋的国祚延续了百余年。

    当然,不管是下放皇权,还是另立朝廷,都是后患无穷,

    只能是维持朝廷暂时不倒的“姑息疗法”,

    毕竟地方势力不是吃素的,想收回他们拥有的权力,难如登天,

    这也是各朝代的矛盾最终还是会总爆发,继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覆亡。

    但那些,

    却不是林豪当下所要考虑的,

    他只想触怒朱元璋,早死早回现代享福,

    根据他的肉眼观察,

    他说的这些话,已经跟针一样扎在老朱的心窝,

    老朱已经处于狂暴的边缘,

    马上就会召唤死神,

    送他上路。

    果然不出林豪所料,

    听完他的“超尺度”论述之后,

    朱元璋释放出真龙咆哮,

    “混账!”

    “竖子安敢?!”

    “来人!快来人!”

    紧接着,一阵脚步声响起,

    几名锦衣卫听到皇帝的召唤,很快就跑上了大殿,

    “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