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凌烟志 > 第261章 吴王杜伏威遣猛将精兵驰援秦王李世民

第261章 吴王杜伏威遣猛将精兵驰援秦王李世民(3/3)

攻洛阳的力量,更向天下昭示了杜伏威集团对唐朝的支持态度,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他们最终在洛阳城下与李世民成功会师,并参与了后续对王世充的作战行动。

    洛阳战事结束后,随着杜伏威在武德五年(622年)应召入朝,并长期滞留长安,江淮的军权主要落入了杜伏威的结义兄弟辅公祏之手。陈正通与徐绍宗的命运轨迹在此后发生了分野。陈正通的名字在辅公祏于武德六年(623年)八月丹阳起兵反唐的事件中再次出现,并且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他被辅公祏任命为西南道大行台尚书,成为辅公祏叛军政权中的核心军事统帅之一,肩负着指挥主力部队抵御唐军进攻的重任。

    武德七年(624年),当唐军主力在李孝恭、李靖的统领下大举进攻江淮时,陈正通作为辅公祏方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亲率数万精兵驻扎在当涂(今属安徽)附近的博望山与青林山一带,试图依托地利阻挡唐军。然而,在唐军名将李靖的巧妙战术打击下(如派弱兵诱敌、精兵突袭),陈正通所部遭遇惨败,损失惨重,被迫放弃当涂要地,退守丹阳(江宁)。此战的失败,直接动摇了辅公祏政权的根基。丹阳城破后,辅公祏率残部东逃,陈正通亦在乱军中不知所终,史书未再记载其结局。

    相较之下,关于徐绍宗在此后历史中的记载则更为模糊和稀少。在辅公祏反唐期间,他的名字并未像陈正通那样出现在核心统帅的位置上。有一种推测认为,他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如杜伏威入朝时)被调离了核心军职,或者在辅公祏起兵时并未追随,甚至可能已经亡故。但这仅为推测,缺乏确凿史料支持。更有可能的是,他虽仍在江淮军中,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已不及陈正通,因此在辅公祏叛乱的核心决策层和关键战役中未见其名。随着辅公祏叛乱被彻底平定,江淮完全纳入唐朝直接统治,徐绍宗这位曾为杜伏威驰援洛阳立下功劳的将领,也如同许多乱世中的武人一样,最终湮没在历史帷幕之后,其最终归宿成为未解之谜。

    陈正通与徐绍宗的生平,紧密依附于杜伏威-辅公祏集团在江淮的兴衰历程。他们曾是杜伏威开基立业的得力臂助,是驰援李世民、参与中原决战的具体执行者,最终又在辅公祏的反叛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陈正通作为叛军统帅兵败身隐,徐绍宗则悄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经历,折射出隋末唐初群雄并起、大浪淘沙的壮阔与残酷,是理解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