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凌烟志 > 第215章 晋阳城头的苍狼旗,悬系着唐将李仲文的生死命运

第215章 晋阳城头的苍狼旗,悬系着唐将李仲文的生死命运(2/2)

五百精骑,可比得过当年刘武周十万大军?\"

    李仲文慌忙应道:\"大可汗神威,岂是刘武周那等草寇能比......\"

    处罗可汗听后,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惊得城头旌旗猎猎作响。他俯身用刀鞘抬起李仲文的下巴:\"本汗就喜欢你中原人这般识时务的模样。伦特勒——\"他转向跪在阶下的突厥将领,\"你带人接管代州马场时,记得给李总管的亲兵换上突厥弯刀,要让他们握刀时,掌心能烙上狼头的纹路。\"

    暮色中,伦特勒的银护额泛着冷光:\"谨遵汗命!末将已在忻州五台山埋下三十处烽燧,石岭关以北七十六座坞堡,今夜便会插遍苍狼白鹿旗。\"

    \"不够!\"处罗可汗突然将弯刀掷入城墙缝隙,刀身颤动的嗡鸣惊散了最后一丝暮光,大声下达命令道,\"告诉儿郎们,每个关隘都要养三条獒犬,要那种闻到唐军铠甲铁锈味就会狂吠的獒。记住,我们不是来守城的!\"他抓起一把砂土扬向南方,\"是来让长安龙椅上那位,夜夜都能听见阴山的风掠过晋阳城头的声响。\"

    城楼上的对话耐人寻味,突厥刻意保留的唐廷代理人李仲文,这位李渊从弟曾在刘武周帐下效力,其特殊身份恰为草原帝国提供了绝佳的政治筹码。史书虽未明载李仲文与突厥的密约,但《新唐书》中\"私馈马匹,潜通书信\"的记载,以及他最终因\"通蕃\"被诛的结局,无不印证着这场无声的博弈。

    晋阳城头的突厥旌旗,飘荡着比军事威慑更深层的经济诉求。作为隋室北都,这里不仅是\"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战略枢纽,更是李唐“龙兴之地”和中原王朝的军马命脉所在。突厥驻军实际掌控的楼烦监牧场,自北朝以来便是战马培育重镇,失去这个基地迫使唐廷在武德四年以重金赎回马邑。这种经济扼喉之术,恰是游牧帝国牵制农耕政权的经典手段。

    不久处罗可汗的猝死虽使这个精妙布局戛然而止,但其弟颉利可汗延续的河东政策,仍如悬剑般威慑着初生的唐帝国,直到贞观四年李靖雪夜奇袭阴山,才彻底斩断这根系缚中原十年的锁链。

    历史长河中的武德三年上半年,因此成为解读唐初困局的关键剖面。当突厥骑兵的蹄印深深烙在晋阳青石街道时,李渊父子\"称臣纳贡\"的权宜之策已现裂痕。处罗可汗的军事存在不仅是对唐廷权威的挑战,更预演了此后十年间胡骑南下的常态。这座历经沧桑的北方雄城,就这样在突厥狼骑与唐军旌旗的交替中,默默见证着华夷势力的此消彼长,直到那个被后世称作\"天可汗\"的帝王李世民屡立奇功,最终才重铸了华夏的边疆秩序。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