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 > 第19章 扶苏的仁义

第19章 扶苏的仁义(1/2)

    见此情景,众位大臣纷纷议论,交头接耳,言辞间充满了忧虑。

    有人低声说道:“若贸然攻城,恐怕大秦将士将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啊。”

    另一人附和道:“是啊,大梁城坚不可摧,强攻绝非上策。”

    苏宇并未说话,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嬴政身上,而嬴政也看着苏宇,眼神蛮有深意。

    苏宇想来扶苏此时跟随嬴政上殿,想必不会如此这般简单。

    看着眼前面色稚嫩,却已有几分翩翩公子的扶苏,回想史上记载嬴政虽把扶苏发配上郡,却给他三十万大军,而且还给他配一个蒙恬将军。

    结果接到赐死旨意,却毫无反抗,执意赴死啊,蒙恬怎么劝都不行,结果胡亥上位之后,大秦二世而亡。

    苏宇终究是叹了口气,而如今嬴政在朝堂之上询问自己如何伐魏,而历史记载,伐魏主将是王翦之子王贲将军。

    是他凿开黄河,水淹大梁。

    但自己此时提出水淹大梁计策,想来扶苏必会反驳自己。

    而嬴政带扶苏上朝,会不会就是让扶苏见识一下战争的残酷。

    若此时能影响一下扶苏的想法,再除掉赵高等人,想来大秦定能长存。

    “对不住了,王老将军。”

    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大王,臣有一计,或许可兵不血刃,拿下大梁。”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众臣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苏宇,眼中满是疑惑与期待。

    嬴政微微挑眉,目光炯炯地看着苏宇,沉声道:“哦?你有何妙计,不妨细细道来。”

    苏宇环视众人,缓缓说道:“大梁城,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看似坚不可摧,实则有一致命缺陷。”

    “臣曾查过地势,发现大梁城地势低洼,背面不远处便是黄河,且黄河水位高出地面数尺。而大梁城又靠近鸿沟,若能善加利用,便可事半功倍。”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只需令将士们掘开荥口,引黄河之水冲出鸿沟,再筑堤坝,开凿长渠,便可引黄河之水直冲大梁。不出半年,大梁城必破。”

    果然,苏宇话音刚落,扶苏公子便急步上前,神色凝重地说道:“父王,此计万万不可!”

    众大臣闻言,纷纷附和。

    一位老臣颤声道:“此计过于狠毒,有伤天和!若水淹大梁,城中百姓必将陷入绝境,生灵涂炭,岂是仁君所为?”

    扶苏公子紧接着说道:“父王,水淹大梁,城中百姓何辜?他们也是天下苍生,若因此丧命,大秦岂不背负残暴之名?扶苏恳请父王三思!”

    嬴政依旧沉默,目光深邃,仿佛在权衡利弊。

    他并未立即表态,而是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

    苏宇见状,对扶苏拱手道:“扶苏公子宅心仁厚,实乃大秦之福。”

    “然而,自古以来,战争便伴随着牺牲。两百多年的战国纷争,死伤的百姓难道还少吗?”

    “大秦历经六世之余烈,才造就今日之强盛。若秦国一统天下,结束这无尽的战乱,方能带来永久的安稳。”

    他语气坚定,继续说道:“臣此计虽狠,但也是为了大秦的千秋伟业。若不速战速决,拖延日久,伤亡只会更多。望大王明鉴。”

    扶苏眉头紧锁,稚嫩的脸上满是焦急:“苏大人,扶苏年幼,或许不懂军国大事。但扶苏以为,百姓无辜。”

    “若以大水淹城,城中老弱妇孺皆难幸免,大水围城还可能导致疫病横行,无数无辜生命将因此逝去。”

    “扶苏受大臣们教导,为君者当以仁德为本,若行此计,岂不违背父王教诲?”

    苏宇微微一愣,摇摇头,扶苏果然被这些儒家教成了书呆子啊。

    但还是温和说道:“公子仁心,臣深感敬佩。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若不速战速决,战乱将永无休止,百姓也将长期受苦。臣以为,此计虽狠,却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乱,还天下太平。”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困惑,但仍坚定道:“苏大人,扶苏明白您的苦心。”

    “但若以百姓性命为代价,即便统一天下,也会失去民心。父王曾言,民心所向,方为根本。扶苏恳请父王另寻良策。”

    嬴政此时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苏宇之策,确实可行,但扶苏所言亦不无道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作思量。”

    朝堂上再次陷入沉默,众臣面面相觑,心中各有盘算。

    苏宇见状,心中暗叹:“史书上记载水淹大梁是王翦之子王贲将军所用的,嬴政想必不会不知道。”

    “但如此看来,这位千古一帝的心思,不像史书上写的如此暴君之行,远比历史记载的更为复杂。”

    扶苏再次上前,语气虽稚嫩却坚定:“苏大人,扶苏虽年幼,但也知仁义之道。若大秦以暴制暴,即便统一天下,也难以长治久安。”

    随后扭头看向嬴政说道:“望父王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