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一条小船征服大海1 > 第143章 <求收藏143>

第143章 <求收藏143>(1/2)

    80年代的上海,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黄浦江,宛如一条蜿蜒流淌的历史长河,承载着上海的沧桑巨变与悠悠岁月。

    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它们或载着沉重的货物,或搭载着满怀憧憬的旅人,缓缓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渡船,以划子和舢板为主,它们多为私人所有,体积小巧,如划子仅能容纳二三人。

    渡轮是黄浦江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日常出行与悠悠情怀,穿梭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黄浦江两岸,是繁华与简陋并存的景象。

    一边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另一边则是低矮的棚户区与狭窄的小巷,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哇,这就是黄浦江啊!

    小时候还学过《黄浦江颂歌》呢,这江上的船可真多啊!

    有小船也有渡轮,还有满载货物的货轮,也有豪华精致的客货。这应该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多的船了。”

    当渔船驶进黄浦江,驾驶舱内的刘鸿雁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角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难以言喻的愉悦与激动,眼眸里闪烁着好奇与惊喜的光芒。

    “上海不愧是大城市,这高楼大厦真多。

    街道也宽敞,车多人多,可比大连和青岛好多了。”

    周爱萍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四下踅摸,一双大眼睛充满了好奇,对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新鲜与惊喜。

    “江边这么多外国建筑,古朴沧桑,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建筑艺术的魅力,感觉比青岛的洋建筑还要好。”

    陈好两眼放光,发出惊叹,那份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在她的一举一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原来觉得大连相当不错,但是跟上海一比,简直没法比。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每个人都为之沉醉。”王云山一边打量两岸的景色,一边发表自己的感想。

    “俗话说:千年历史看北京,近代历史看上海。

    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上海,是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王云轩道。

    “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

    高楼大厦林立,街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跟我想象中的一样。”

    王云峰眼里闪烁着欣喜和好奇,“我小时候有个梦想就是去一趟北京和上海,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完成了一半,

    下一个目标就是北京,等有机会咱们一起去北京爬长城。”

    “我也有一个梦想。”王云轩笑而不语,故意卖关子。

    “什么梦想?”王云峰好奇的看向王云轩,其他人同样如此。

    “在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26岁的时候能够成为有钱人,然后娶一个漂亮又贤惠的老婆,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一半,我终于26岁了。”

    王云轩眼神里闪烁着智慧与幽默的光芒,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与戏谑,只有真正懂得幽默的人才能驾驭的语调。

    “哈哈,二哥真幽默,你是说你不是有钱人,还是没有好老婆?”王云峰最先发现漏洞,马上笑嘻嘻的调侃。

    原本笑盈盈的陈好,马上收敛笑容,向王云轩投去杀气凛然的目光。

    “你别较真,二哥只不过是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

    王云山替王云轩解围,转移话题,“外滩上的建筑好像与青岛的建筑风格不一样,这是哪种风格啊,二哥知道吗?”

    “这是英格兰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王云轩话未说完便被王云峰打断,这家伙皱眉道:“为什么不是中国古典风格啊?老外有什么好!”

    “这里原来是租界,都是洋人居住的地方。”王云山道。

    “外滩曾是英国租界。

    1844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外滩建筑群形成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代表着当时世界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流水平,是上海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最高的近代建筑群体,

    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王云轩介绍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反倒觉得这是我们的耻辱!”王云峰化身愤青。

    “外滩建筑群,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与现代繁荣。也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见证,更是对世人爱国主义的警醒。”王云轩道。

    “虽然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堪回首的岁月,但现在它们是属于我们的,这代表着我们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王云山语气骄傲的说道。

    “没看出来,老四还是一个愤青,爱国青年,来,给他掌声鼓励!”陈好笑吟吟的拍手道。

    “俺家老四爱国爱家,就是不爱我。”刘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