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 第235章 招降

第235章 招降(1/2)

    在博多城中,气氛已然是末日降临。

    从海上侥幸逃回的源赖光、宗像氏贞、少贰资能等将领,与博多本地的藤原兼实、少贰经资、岛津忠信等人挤在指挥所内,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恐惧。

    “完了……全完了……水军……一千多艘船啊……” 一个肥前来的将领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眼神涣散。

    “八嘎!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源赖光猛地一拍桌子“当务之急是守住博多城,城在人在,我已派人向京都关白大人和天皇陛下急报,援兵……援兵一定会来的!”

    “守?拿什么守?”

    藤原兼实声音嘶哑“城里现在只有三万多兵!其中大半是刚从海上逃回来的败兵,还有一万多是从乡下征召来的农兵,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士气……士气已经垮了!”

    “城外,楚军来了……黑压压的……无边无际……” 一个负责了望的武士连滚爬爬地冲进来,惊慌的禀报。

    城内的混乱已经无法遏制,得知楚军登陆并快速逼近的消息,城中的数万扶桑百姓彻底陷入恐慌。

    哭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扶桑百姓扶老携幼,背着行李包裹,涌向东门、北门,想要逃离这座即将成为修罗场的城池。

    城门处拥挤不堪,踩踏事件频频发生,妇孺的哭嚎声撕心裂肺。

    少贰经资强打精神,嘶吼着命令士兵关闭城门,驱赶百姓回城,强行征召青壮上城防守。

    城墙上,临时拼凑起来的守军人心惶惶,侥幸从海上逃生的士兵,眼神空洞,对军官的命令反应迟钝。

    临时拉来的农兵,握着简陋的武器,身体瑟瑟发抖,望着城外越来越近的楚军大阵,充满了绝望。

    博多城在扶桑已算坚固,城墙一丈多高,由土石混合筑成,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大楚一个中等偏下的县城。

    楚军主力最终在距离城墙一箭之地外停下脚步,进行战阵展开。

    五万大军!黑压压、无边无际!

    最前列是如林的长矛方阵,其后是密集的强弩手,再往后是刀盾手和重甲步兵,两翼是游弋的骑兵。

    阵前一字排开了数十门火炮,黝黑的炮口,森然地对准了博多城的城墙和城门。

    军阵肃杀,鸦雀无声,只有风吹动旗帜的猎猎声响,这无声的威压,比任何呐喊都更令人窒息。

    城头上的扶桑守军,许多人双腿发软,牙齿打颤,从未见过如此威武雄壮、装备精良、杀气冲天的军队!

    在楚军中军大旗之下,镇国公、方南、周勇、陈震等将领骑在战马上,眺望城池。

    “城破在即。”

    镇国公看着诸将“然屠城非上策,扶桑四岛,地广人稀,后续治理,开矿垦荒,修筑道路城池,皆需劳力,一味杀戮,徒耗人力,反增怨恨,不利长治久安。”

    方南点头,附和道:“大帅明鉴,此战之后,我大楚需在此地移民实边,同化其民,焚其史书,易其风俗,方是根本,对待俘虏和百姓,需有章法。”

    方南顿了顿,说出方略:“其一,破城之后,除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其余扶桑士兵,尽数俘虏,甄别其将领、武士与普通足轻、农兵。”

    “将领武士,严加看管,押送后方,待京都平定后再行处置,普通士卒,则编入‘协从营’,配发简陋武器,由我军严格监管,后续进攻扶桑内陆其他城池、堡垒时,可驱其为前驱,消耗守军箭矢滚木,或填平壕沟,可减少我大楚儿郎伤亡。”

    “其二,城中扶桑百姓,无论老弱妇孺,破城后一律驱赶出城,不得携带大量财物粮食,只允随身口粮衣物。将其尽数驱往扶桑内陆其他尚未攻克的城池方向!”

    方南眼中闪过一丝冷酷,“此举有三利:一可清空城池,便于我军接管布防,杜绝内患;二可制造恐慌,让沿途扶桑城池知我兵锋之利,动摇其抵抗意志;三可令大量难民涌入敌城,消耗其存粮,扰乱其秩序,为我军后续进攻创造条件!”

    “其三,并非所有扶桑人都要驱离,可留下两类,其一,身强力壮顺从之男子,此辈可充作苦力,开山采石、修路筑城、疏浚河道、下矿挖煤,可节省移民民力。”

    “其二,年轻的、未婚的扶桑女子,我军将士,后续移民,必有众多未婚男子,留下这些女子,许配给他们。”

    “一则解决婚配,安定军心民心;二则加速血脉融合,其诞下之子,便是我大楚子民;三则,女子相对温顺,更易接受教化。”

    方南最后强调道:“城池一旦占领,立刻废除扶桑年号、历法,销毁其神社供奉之神主牌位,焚毁其记载所谓‘神国历史’、‘武士道精神’之书籍!”

    “所有街道、府衙、城门,立刻更换我大楚文字名称,推行大楚官话,教授大楚文字,凡我大楚子民移民至此,所分田产屋舍,皆优先挑选上等!要让这东瀛之地上唯有‘楚韵’,此乃绝其根本,永除后患!”

    镇国公听着方南的方略,眼中精光爆射,抚掌赞道:“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