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 第181章 朝议

第181章 朝议(1/2)

    寅时刚过,沉重的宫门次第洞开,青石御道两旁,禁军甲胄森然,长戟如林。

    在太监的引领下,聚集在宫门口的大臣官员,皇亲勋贵,排成几列长长的队伍,鱼贯而入。

    乾元殿,紫檀御案后,建武帝面沉如水,眼底是深深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怒。

    下方,文武百官依品阶肃立,朱紫满堂,却无半分往日的雍容气度,人人脸上都刻着忧虑、恐惧或焦躁。

    大殿之中回响着一声声悲怆的哭嚎。

    一名从泉州侥幸逃出的低级官吏,衣衫褴褛,满面血污,匍匐在冰冷的地砖上,声音嘶哑。

    “陛下!泉州……泉州没了啊!倭寇如蝗虫过境,见人就杀,见屋就烧!城内尸积如山,血流漂杵!李知府率阖城军民死战不退,力竭殉国!守备张将军身中数十箭,犹自挥刀……城破之时,无一人降!无一人逃啊!陛下——!”

    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泣不成声。

    “臣本想死战,李知府让臣务必把泉州城破的消息禀报陛下,望朝廷早日派出大军,清剿倭寇,为泉州的官兵百姓报仇雪恨,陛下!”

    “爱卿受苦了,且下去好好休息,朕定会剿灭倭寇,为我死难的大楚子民讨回公道。”

    旁边的太监将哭诉的官吏带了下去。

    “啪!”建武帝狠狠的拍了一下御座的扶手。

    “台州连信使都没有逃出,倭寇如此猖獗,不予以剿灭,实难平朕心头之怒,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下面的文武百官互相看看,俱都眉头紧锁,思索对策。

    “臣有本奏!”众臣一看,却是那御史台副都御史王崇明。

    王御史年过花甲,须发花白,巍巍颤颤走到中间“陛下!臣以为,倭寇凶悍,海疆万里,防不胜防。与其劳师糜饷,徒耗国力,不如……不如怀柔为上!可遣使严词斥责其国主,责令其约束部属,归还所掠。同时,沿海州府坚壁清野,百姓内迁,避其锋芒。待其抢掠无所得,自然退去。我大楚天威浩荡,以德服人,方为上策!”

    没想到,还有一些文官纷纷躬身附议。

    “王御史此言差矣!” 礼部尚书钱益清出列,捋着山羊胡,慢条斯理地补充。

    “倭寇所求,无非财帛女子。陛下,依老臣之见,或可仿效前朝,允其于指定港口‘勘合贸易’,许以薄利。再晓谕沿海小民,莫要轻易出海,断了倭寇耳目。此乃釜底抽薪,化干戈为玉帛之策。贸然兴兵,恐激起彼等更大凶性,且耗费巨大,动摇国本啊!”

    方南在后面听的只摇头,这都打到家里了,还想着以德服人,真是腐儒。

    “放屁!” 一声炸雷般的怒吼响彻大殿。

    镇国公须发戟张,双目赤红,一步踏出班列,指着王崇明和钱益清“怀柔?勘合贸易?你们两个腐儒,读圣贤书,读得脑子都坏了不成?!台州、泉州数万军民的血还未干!那是活生生的人命!不是你们口中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倭寇屠我城池,掠我子民,此乃不共戴天之仇!以德服人?那是对人!对这等豺狼,唯有刀剑,唯有鲜血!”

    镇国公猛地转身,面向皇帝,单膝轰然跪下“陛下!臣请旨!即刻发兵!征调北军精锐,开赴沿海!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将倭寇尽数诛灭于海疆!”

    “臣附议镇国公!”

    “臣附议!”

    如同连锁反应,以镇国公府为首的一大批武将勋贵齐齐出列,跪倒一片。

    “荒谬!” 王崇明气得脸色发白,指着武将们,“北军乃国之柱石,专为防备草原蛮族!岂能轻动?若蛮族趁虚而入,直捣黄龙,谁担得起这泼天干系?!沿海糜烂尚可收拾,若北境有失,社稷倾覆只在旦夕!”

    钱益清也立刻跟上,语气带着讥讽:“镇国公忠勇可嘉,然匹夫之勇,误国误民!大军一动,钱粮何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库银空虚,难道要加征赋税,逼反天下百姓吗?况海上风浪难测,倭寇飘忽不定,大军劳师远征,若寻敌不着,岂非徒耗国力,沦为天下笑柄?”

    “你这腐儒,是说我北军将士无能,守不住国门?还是说我大楚国库,连剿灭区区倭寇的钱粮都拿不出来?” 一位满脸虬髯的边军老将厉声质问。

    “钱尚书说寻敌不着?那倭寇就在我沿海烧杀抢掠!屠城灭府!他们的船就在海上!只要敢战,岂会寻不着?!畏敌如虎,才是真正的误国!” 另一位气盛的勋贵忍不住怒斥。

    “尔等武夫,只知杀戮!不懂政治斡旋之妙!”

    “腐儒误国!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怯懦无能,坐视百姓遭屠戮!”

    朝堂之上,唾沫横飞,争吵声浪越来越高。

    一些中间派官员面露难色,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踌躇不定。

    “够了!!!”

    一声饱含震怒和疲惫的咆哮,如同惊雷般劈开了混乱的争吵。

    建武帝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抓起御案上一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