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 第176章 府试结束

第176章 府试结束(1/2)

    方南深吸一口气,按照衙役的要求宽衣解带,都是大老爷们,有啥不好意思的。

    不大功夫,方南利索的把全身上下脱个精光,还将发簪和束带去除,一头长发飘然而落。

    方南光着脚踩在冰冷的地面,双手搓了搓胳膊,感受清晨空气中的寒意。

    衙役看方南脱的利索,又是一脸坦然,不由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过!”

    方南松了口气,抱起衣物和鞋袜,提起竹箱,到一旁更衣。

    “差役大哥,求求你,高抬贵手!”旁边传来一个哀求的声音。

    “呕~你这厮,竟将小抄藏于谷道之中,呕~兄弟们,给我赶出去!呕~”一个洪亮带着愤怒的声音怒斥。

    “各位大哥,求求你们,我再也不敢了,饶了我吧!”

    “莫要啰嗦!速速赶了出去!”

    “呜呜呜~回去怎么跟家里交代,怎么就没憋住那个屁,呜呜呜~”

    方南笑着摇了摇头,快速的把衣物穿起,把头发束好,提起竹箱走进贡院大门。

    京兆府的贡院除了地方比县学大一些,里面的布局没什么区别。

    方南拿着号牌,找到了自己的号舍,丁字十二号。

    “封门~!”

    “开考~!”

    拿起胥吏发放的卷子,方南认真的看了看,除了算术增加了点难度,其他没什么变化。

    取了一块墨锭,仔细研磨一番,方南提笔开始做卷。

    府试也是考校学子的基本功,第一部分的默写就占用了不少时间。

    直到午后,方南才把第一部分全部写完。

    算术题方南更是一挥而就。

    赋贴诗的题目是学子志向,方南略微思索,提笔写下“ 赋得凌云志

    琼楼悬玉榜,俊彦聚华堂。

    笔蘸星河浪,诗承日月光。

    胸藏安国策,袖隐治平章。

    振翅鹏抟远,凌霄志未央。

    文惊寒砚雪,气贯紫霄霜。

    若遂青云愿,苍生沐盛阳。”

    策论有些难度,方南着实费了些功夫,题目是"迩年霖雨为患,某郡千里泽国,田畴尽没,庐舍倾圮。

    饥民扶老携幼,转徙四方,商贾裹足,百业凋敝。

    今欲使流民复业、废邑重兴,当以何策?其详陈之,毋得虚言。"

    大概意思是“近年连绵大雨成灾,某郡方圆千里沦为水乡泽国,农田全部被淹没,房屋倒塌损毁。

    饥民们扶老携幼,向四方迁徙流亡,商人们止步不前,各行各业都衰败萧条。

    如今想要让流亡的百姓恢复本业、使荒废的城邑重新兴盛,应当用什么政策?

    详细陈述,不要说虚浮的话。”

    方南仔细思索,结合以前看过的无数篇策论,加上自己思想,才在草稿纸上落笔:

    治国如理丝,急则愈棼;救灾若拯溺,缓则生变"。今某郡罹此大患,当以"安民心、复生产、固根本"为要,分三策以行之。

    首在安流民。

    速遣干吏分设粥厂,按口给粮,辅以草药防疫。

    于城外择高阜之地,搭建临时寮舍,使老弱有栖身之所。

    严令各地不得阻截流民,设流民司专司安置,登记造册,依原籍遣返或就地编入保甲。

    次在复生产。

    水利乃农之本,当疏浚河道,加固圩堤,以绝水患。

    贷耕牛、种子于民,免其赋税三年,许以垦荒者永为己业。设劝农使巡行督导,传授桑蚕之术。

    于州府设"灾商互易所",官为定价,免征市税,使商贾重归。

    更可招募流民参与工程,以工代赈,既解燃眉之急,又造长久之利。

    终在固根本。

    清查灾中贪墨官吏,以儆效尤,设义仓于四乡,储粮备荒。

    兴修书院,广招寒士,教以经世之学。待岁稔民安,当立碑纪事,铭记灾患之痛,昭示后人。

    不揣冒昧,效先贤遗策,使灾郡重归乐土,以副朝廷恤民之仁。

    在草稿纸上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方南才誊写到卷子上。

    放下笔,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无误,方南才收好卷子,闭目养神。

    “戌时已到,收卷!”

    方南随着人流走出大门,身旁的学子有喜形于色的,愁眉苦脸的,唉声叹气的,形形色色。

    “少爷,少爷,这边!”

    大门口的一侧,春桃提着灯笼招着小手,娇声高喊着往方南身边走。

    秋菊过去把方南手里的竹箱接过,满是关心的神色“少爷,累不累?”

    周围的学子看着两个娇俏的小丫头,一左一右依偎在方南身边,眼里俱都露出一丝嫉妒。

    上了马车,春桃和秋菊伺候方南躺下,一个按头,一个按腿,给方南解乏。

    “老张,把车赶稳一些,让少爷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