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 第29章 准备读书

第29章 准备读书(1/2)

    镇国公自责道“我这些年只知道避嫌,韬光养晦,哪成想府里竟然要举债度日,连累老二老三还要补贴府里,今天要不是南儿回来,府里就丢人了”

    方乐山一听赶忙站起来,惶恐不安“孩儿不孝,不能为父亲大人分忧”

    一看气氛不对,方南赶紧站起来打圆场“祖父,这说明咱们府里没有鱼肉百姓,奉公守法。再说了,以后制酒的作坊建起来,府里就不用为钱发愁了”

    镇国公闻言“嗯,这是老天爷眷顾咱们呢”

    看着方乐山还站着,摆摆手让他坐下“这里面你们三兄弟也跟着受苦了,等酒坊赚了钱,你也和同僚们去饮饮酒,做做诗”

    接着看着方南的母亲方王氏“儿媳妇你也受委屈了,等有了银子,你也和那些妇人们出去走走该买则买”

    “还有老二和老三,以后每月给他们一笔银子,让他们也阔气一回”

    方南的父亲在朝中为官,由于囊中拮据,经常推脱同僚的邀请,很是不得人缘。

    母亲方王氏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屡屡拒绝其他官夫人的邀请,社交基本没有。

    两口子如今听了老爷子的话,不禁心中一阵欢喜,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脸的欣慰。

    方乐山开口问道“南儿,这酒真有那么大的利润?不知多长时间能出酒?”

    方南略微思索,回答道“启禀父亲,这酒酿造十分简单,主要是设备,只要建好作坊,当日就能出酒。至于利润,得看祖父他老人家,我估计每年最少也能挣一百万两银子”

    “什么?”方南的话像一个炸雷在方乐山耳边响起,不禁愣在那里。

    老太君和方王氏也被这个巨大的数字惊呆了,每年府里开支也不过万两白银。

    看着几个长辈惊呆的样子,方南在心里暗念罪过,赶忙解释,“我和祖父下午在书房已经合计好了,不敢有半点虚言”

    镇国公虽然已经知道了是百倍的利润,但听到这个数字还是难免一阵心跳,桌底的两条老腿一阵抖动。

    镇国公故作镇定的对儿子说道“以后你就安心办差,酒坊的事就由我跟南儿打理,咱们过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也该风光了”

    老太君和方王氏不住的双手合十,感谢老天爷,方乐山也高兴的给老爷子斟满了酒杯。

    镇国公喝下一杯酒,问方南“南儿,你的军籍留在了兵部,现在没有战事,今后有什么打算?”

    方南郑重的说道“孩儿深感以前荒唐,浪费大好光阴,如今孩儿想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不料几个长辈全用否定的目光看着自己,方南不禁心中纳闷。

    方乐山咳嗽了一下,“南儿,你从未好好读过书,先生也被你气跑了几个,特别是你去烽燧堡之前,在满香楼做的那首诗,'池塘全是水,驴儿四条腿,青蛙不入河,鸭子扁扁嘴。'至今在京城被称为最佳幼儿启蒙诗”

    镇国公也一脸担忧,“南儿,你也不是读书的料,不如好好打理酒坊吧”

    方南听着父亲念的诗,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这前身是多么不学无术啊。

    方南赶忙解释“孩儿在烽燧堡这几个月悬梁刺股,埋头苦读,已经今非昔比了”

    看着几个长辈还是持有怀疑的目光,方南不由心急“父亲,儿子真的已经改过,不信您考考我”

    镇国公看着自己孙子的着急样子,不禁对方乐山说道“乐山,你就考考南儿,看看有没有希望”

    老爷子都发话了,方乐山心想那就试一试,“这样吧,南儿,你就做首诗,我和你祖父鉴别一下”

    方南闻言站起身,在厅前的空地上开始踱步思考,几个长辈也静静的看着。

    其实方南的脑海中有无数的唐诗宋词,现在踱步只是想拿出哪一首。

    有了,方南心想先拿出一首中规中矩的,不要一开始就惊世骇俗。

    只见方南停下了脚步,开口吟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嘶~”镇国公和方乐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首诗不但押韵,而且立意明确,难道说这小子开窍了?

    镇国公看向方乐山,“乐山,这首诗你以前可曾听过”

    方乐山作为文官,平时对诗词歌赋多有涉猎,想了想摇了摇头,“从未听过”

    镇国公不禁喜上眉梢,自己孙子读书开了窍,看来真是老天爷眷顾方家。

    “过了年就要开始科考,我看南儿去书院好好学习一下,还是有希望的”方乐山建议道。

    镇国公想起了亲家“我那亲家不是在京城的松涛书院任山长吗,让南儿去那里读书”

    松涛书院是京城乃至全国最好的书院,里面的学子都是来自各地的佼佼者,方南的外公王明海正是这座书院的山长。

    “等这两天把酒坊建起来,我亲自送南儿过去,顺便看望一下亲家”镇国公也希望孙子能到最好的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