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 > 第133章 一个秘密。

第133章 一个秘密。(1/2)

    红杏问道:“谢公子,有什么吩咐吗?”

    谢正阳说道:“你们两个,带几个人,给我送一些东西,去黑竹山,看看璎珞小姐。”

    红杏点头。

    谢正阳收拾礼物:“你们告诉璎珞小姐,这几块香皂,是我专门为她定制的,有茉莉花香的,有艾香型的。这里还有新鲜的鹿肉、野鸡,还有上等的菜籽油……”

    想了想,谢正阳又写了一首苏东坡的《中秋水调歌头》,让红杏一起带去。

    黑竹山,在县城和安乐坞中间,也就十几里路。

    但是谢正阳却不敢去。

    不敢面对璎珞。

    吕正良架着双拐,前来汇报:“谢公子,本县孝廉陈利和郝继友,前来求见。”

    “我靠,怎么又是他们?”

    谢正阳好气又好笑,挥手道:“给我将这两个活宝,乱棍打出去!”

    “等等……”

    吕正良不解,问道:“谢公子,我们不是要招收四方贤才吗?为什么你要把这两个孝廉打出去?莫非有仇?”

    “吕先生,你不知道这两个活宝究竟有多么饭桶!”

    谢正阳忍着笑,将那天督邮考察的事,说了一遍。

    吕正良也笑得掉眼泪,摆手道:“谢公子,我们现在到处求贤,打不得啊。千金市马骨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吧?我看,把这两个孝廉留下来,当做马骨好了。”

    马骨?

    有点意思。

    谢正阳笑道:“可是,这两个马骨,能干啥?让他们做什么工作,我们才能放心?”

    这两个活宝,根本就不能负责任何事情!

    让他负责农业,他五谷不分;

    让他去养马,他牛羊不分;

    让他去守粮仓,估计三天一把火。

    吕正良想了想,笑道:“谢公子,让他们去做个采诗官,还是可以的。”

    “采诗官?”

    谢正阳一愣:“这个干啥的官?”

    “采诗官,又叫采风官,就是摇着木铎,行走在四乡八里,采集民间诗歌和顺口溜的。从周朝开始,就有了这个官职。民间采集的诗歌,叫做《风》,风雅颂,就是这么来的。”

    “吕先生博学啊。”

    谢正阳一笑:“那行,我去见见他们,就让他们做个采诗官好了。给他们一点银子,让他们在外面溜达,我眼不见心不烦!”

    吕正良笑道:“民间的诗歌和顺口溜,会反映出一定的民情,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军师知人善用啊,哪怕是一根刮屁股的厕筹,在你手里,都是有用的!”

    “多谢谢公子夸奖!”

    吕正良大笑。

    厕筹,古人上厕所用来拭秽的小竹片,或者小棍子。

    草纸普及之前,老百姓都是用这玩意刮屁股的。

    陈利和郝继友,被委任为桃源县的采诗官,还是挺开心的,抱拳告退,采诗去了。

    鲁信健来报,说是找到了几个手艺高明的烧陶匠人。

    谢正阳带着鲁信健,先去这几个匠人的陶土作坊考察,参观他们的烧陶工艺。

    参观完了,谢正阳挑选了三个老师傅,带回县城吃晚饭,商量烧制瓷器的事。

    三个师傅都很吃惊:“谢公子,我们只会烧制陶器,不会烧制瓷器啊。”

    “无妨,我们一起摸索。烧不出来,也不怪你们,工资我照样发放。”

    谢正阳取了三十两银子:

    “你们的吃喝住,都算我的,另外,每人每月十两银子的工钱。只有一点,你们在窑厂里,不能随便外出。技术方面,要绝对保密,不能泄露。”

    三个老师傅对视一眼,一起说道:“谢公子,这么多银子,我们把全家都带来,一辈子不出去都行!”

    谢正阳点点头,让三个老师傅下去休息,等待通知。

    未年几年,甚至几十年,瓷器都会是谢正阳的核心产业,要绝对慎重。

    所以,谢正阳必须先建设封闭式坞堡,保证技术不外泄!

    这个工业坞堡,已经开始建设了。

    占地两百亩,位于城南七里路外,一个山谷之中。

    谢正阳将之命名为桃园堡。

    但是开始烧制瓷器,还得有几天。

    至少,要先把桃园堡的围墙,给拉起来,才能建设炉窑。

    晚饭后,谢正阳正在和吕正良讨论天下大事,聊天吹牛,铁栓来报:

    “正阳叔,梅照影姑娘,从二龙山来了。”

    “梅姑娘来了吗?快请!”

    谢正阳来了精神。

    梅照影款款而来,盈盈施礼:“谢公子,我来了。午饭后,夫人让我过来,我整理了一些东西才来,所以晚了一些。”

    “不要紧,来了就好。”

    谢正阳笑道:“梅姑娘,我们现在打下一片小江山了,请你过来,是让你帮忙,我们一起做大事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