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农家,我成全家团宠娇霸 > 第149章 着作

第149章 着作(1/2)

    火盆里腾起一团灰烬,知武的手还悬在半空。他盯着那点跳动的余光,喉结上下一滚。

    林家如今是风口浪尖,知远还没回来,知武就成了靶子。可他不怕,甚至巴不得那些躲在暗处的人早点现身。越是安静,越像暴风雨前的闷雷。

    洛儿站在窗边,手扶着冰凉的木框。夜风卷着几片柳絮扑在脸上,她却没动。心里那块石头,原本以为落了地,现在反倒沉得硌人。

    清晨的脚步声比鸟鸣更急。

    “小姐!”小厮撞开书房门,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四少爷那边……书出来了!”

    洛儿怔了一下,嘴角微微扬起:“总算印出来了?”

    小厮连连点头:“昨夜里刚送到书院和书肆,今早就有传话回来——士子们抢疯了,连夫子都夸。”

    她轻叹一声,目光柔和了些。

    四哥林书文自幼读书,性子温润,最爱与笔墨为伴。他的儿子承泽也继承了这股子灵气,十四岁便能作策论,十六岁已通诸子百家。

    这部《林氏家言》,是他多年心血凝成的一本书。

    洛儿起身披衣,命人备马,亲自前往四房。

    一路上春风拂面,枝头新绿摇曳。

    林家大院内,四房门前早已围满了人。承泽一身素袍,神色平静,站在堂前应酬宾客。

    “恭喜四叔。”洛儿步入厅中,向林书文行礼,又看向承泽,“听说你这本书,京城都轰动了?”

    承泽轻轻一笑,眼底藏着几分谦逊:“不过是将家中所学整理成册,谈不上轰动。”

    林书文抚须笑道:“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记些家族旧事。这次把祖训、家规、治学之道都梳理了一遍,还加了些新见解。我原担心会惹争议,没想到反响这么好。”

    洛儿接过一本《林氏家言》,翻开一页,字迹工整,内容严谨却不死板。

    她边看边笑:“难怪士子们都抢着买。”

    热闹正浓时,角落里忽然传来一声冷笑。

    “林家倒是越来越风光了,写本书都能闹得满城风雨。”

    众人纷纷回头,只见周翠兰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几个同村妇人,神情各异。

    林书文眉头一皱:“周婶,这是我家事,不知你有何指教?”

    周翠兰冷哼一声:“我可不是来指教的。只是听说你们这本书里写了什么‘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可我们村里都知道,林家这些年哪次不是靠拳头说话?”

    此言一出,气氛骤然紧了几分。

    承泽合上手中书卷,神色不变:“书中所言,皆是我林家世代相传之道。至于外界如何解读,自有公论。”

    周翠兰见挑不出毛病,冷哼一声,带着人走了。

    洛儿望着她的背影,眼神微沉。

    她知道,林家如今风头太盛,树大招风。周翠兰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

    果然,几天后京城传来消息——

    《林氏家言》不仅在士子间广受欢迎,皇城司也派人取阅,并有意将其纳入国子监教材。

    这一消息,如同惊雷炸响。

    林家,不只是富甲一方,也不只是江湖显赫,如今,连朝堂也开始关注他们了。

    承泽受邀入京讲学,成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临行前,洛儿亲自送他至码头。

    “记住,你的书不仅是学问,更是林家的一面旗。”她语气低沉,“有人敬你,自然也有人恨你。你要学会分辨,更要学会应对。”

    承泽郑重颔首:“姐放心,我会小心行事。”

    船帆升起,水波荡漾,承泽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之中。

    洛儿站在岸边良久,直到江风拂过她的发梢,才缓缓转身。

    林家,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舞台。

    而她的心,却从未像现在这般沉重。

    数日后,京城又传来新的消息——

    承泽在国子监讲学时,当众驳斥一位老儒生对林家的偏见,言辞犀利,逻辑严密,赢得满堂喝彩。更有几位朝中大臣对其赞赏有加,称其为“青年俊才”。

    与此同时,《林氏家言》销量节节攀升,各地书院纷纷效仿林家办学模式,甚至有些地方官府也开始推行“林氏家训”,作为教化百姓之用。

    林家的文化影响力,前所未有地扩散开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洛儿手中。

    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一枚熟悉的印章——那是父亲当年结识的一位故交留下的印记。

    洛儿拆开信纸,只看了第一句,脸色骤变。

    > “林家之势,已动天命。若不速断,祸不远矣。”

    她猛地站起身,手指死死攥住信纸,心跳如擂鼓。

    屋外阳光明媚,屋内却仿佛骤然陷入寒潭。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姐!”小厮冲进来,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