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牧那件事,她只是顺手的。
拿张环清做了个由头罢了。
不过,今日斜阳夕照,瞧见张环清这副生龙活虎往嘴里塞鸡腿的模样,张静婉忽然觉得,顺手救个傻子也不错。
借案件之故留在京都城,毁了名声好彻底断了周引芸为她安排婚事的想法。
代价便是像如今这样遭受非议。
她们在行动之前,张静婉跟她说的很清楚。
是张环清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张环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为自己做出过选择了。
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地舒心畅快。
哪怕前路布满荆棘,她也会顺着自己的路,一直往前走。
莫向北从傅家带回去的人,口供出奇的一致,一说他们从不曾见过张二小姐,对绑架拘禁一事毫不知情。
二说院子里的一切事宜都是傅乐言二少爷在料理。
有事询问尽可询问二少爷。
莫向北于是向负责傅乐言一案的肃王打了个申请,入大牢去审傅乐言。
林若初因为是与“傅乐言案”有关的“相关人士”,为了避嫌,就没跟着一起去。
傅家这几个家丁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傅家打算让傅乐言承担一切。
他定然会照做。
所以就算他身在牢狱,不知道外面这些事,也一定会对莫向北和肃王“认罪”的。
林若初便在外面等。
牢中,再见傅乐言时,莫向北已经有些认不出了。
肃王没用刑,但他仍旧消瘦了许多,面颊都凹了下去,神色颓败,一身白色囚衣,在昏暗的牢房中,像一缕游魂。
傅乐言其实与他是同辈,早年他混迹勾栏酒楼,也曾与傅乐言举杯对饮过。
交情谈不上有多深,但也不是陌生人。
瞧着曾经仪表堂堂、风姿勃发的他变成如今这副模样,莫向北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滋味。
上面的人在斗,他们都是棋子。
傅乐言输了,所以沦为阶下囚。
若往后他效忠的人输了,那今日的傅乐言,便是来日的他。
莫向北不愿多想,开诚布公地询问傅乐言京郊院落的事。
傅乐言眼神麻木,静默地听着,待他说完,才问了句:“父亲怎么说?”
莫向北顿了顿,与肃王交换了个眼神。
审犯人,便不能让他们知晓案情和外面的情况,防止串供。
但似乎不适用于此刻。
因为哪怕是在查案方面比较迟钝的莫向北,到了此刻也意识到,他们需要傅乐言认罪。
肃王冲他点了点头。
莫向北于将傅伯文的话说给傅乐言听:“傅大人说,傅家愿全力配合军巡辅的调查,若此歹事真与你有关,傅家不会包庇你半分。”
傅乐言听着,淡淡地笑了一下。
而后他道:“我认罪。”
“北郡密信一事,与西域暗中勾连一事,诬陷林家一事,还有你说的京郊院子一事,以及你来审我的这些事,我全都认罪,都是我做的。”
莫向北和肃王闻言又对视了一眼。
肃王问:“是你自己一人所为?”
傅乐言道:“不是。”
他轻吐一口气,破釜沉舟般沉声道:
“是太后指使我做的,这所有的事情我皆是奉命而为。”
肃王挑了挑眉梢,莫向北则沉下来眼眸。
看来傅伯文这话里还有一层只有傅家人能听懂的意思。
傅家做出决断了。
弃傅乐言保傅家。
弃太后保圣上。
京都城的天要变了。
莫向北用了两日的时间,详细记录了傅乐言的“罪行”,包括他在狱中是如何指使人在京都城中行凶,又是如何将张环清绑到京郊院子中的。
傅乐言供出了傅家几个与他里应外合的人。
“太后阻拦女官之事不成,这才命我暗中伺机对入了殿试的女官下手,逼她们知难而退。”
“太后允诺,我若做成此事,便将我从牢中救出,恢复官职,免除责罚。”
“所以我才趁探监送衣食的空当,命令手下去做了这些事。”
他是如何瞒过狱卒的耳目命令的手下,那些手下又是如何不留痕迹,神出鬼没地做了那些鬼魅之事的,并不重要。
莫向北也完全没有继续追问其中的细节。
就目前而言,只“太后指使”这四个字就够了。
他直接带着供状入了京兆府,京兆尹与另外两个统领商议后,便开堂审理此案。
实在是这怪事闹得人心惶惶,百姓都不敢出家门了,必须得公开部分案情以安民心。
过个好年。
所以,公堂上京兆尹隐去了“太后指使